好友阿晶


                              好友阿晶

      阿晶是我儿时的朋友,又是一个班的同学,虽然我们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但仍保持着比较亲密的联系。

      阿晶从小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孩。热情,开朗,好学,认真,而且非常倔强,不撞南墙不回头。由于这一性格吃了不少亏。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是个不出名的小成镇,唯一能给人留下人象的是城内有个龙首山。小镇的风情,造就了我们这些孩子,天真无邪,热情淳朴是我们的性格。虽然贫穷,,但是我们对生活充满着热爱。我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文大时期。轰轰裂裂的运动荒废了我们的学业。那时是我们俩最要好的时候。在一起,我们背颂毛泽东的《老三篇》,学唱革命样板戏《红灯记》,谈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曾设想有一天我们共同去上大学。阿晶的母亲体弱多病,她说她 要去学医 ,当一名医生,首先治好母亲病。那时侯最时髦的医疗手段是针灸,阿晶节约下来零用钱,去医药商店买回大小不一的银针,时不时在自己或母亲的身上做些实验,有时还真的有些效果。我则想去学文学当作家,像鲁讯那样去呐喊,唤醒受压迫的人们。  

      生活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中学毕业后,我去一家工厂当了工人,阿晶则去了一家商店当了一名营业员。我们俩都是在27岁时成了别人的新娘,28岁有了儿子。这时高考制度已经恢复,从小就做大学梦的阿晶真恨自己错过了机会。好在丈夫通情达理,支持她参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专业的自学考试。这时我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自强,进取的阿晶。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顽强的坚持学习大学课程,我真为她的韧劲所折服。十几门的课程,硬是凭着钻劲,一点一点的学进去。最终通过了全部课程的考试,获得了东北财经大学的毕业证书。那天我们几个小时的好友去祝贺她,阿晶说她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她说她还会努力。

      前年,是我们毕业离校三十年的日子。对往事的追忆,对老师同学的眷恋使我们这些当年十八,九岁的孩子又聚当了一起 。我们去看望了老师和母校,游览了龙首山和如今已是面目全非的小城镇。我们感叹时空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时间的变化。坐在一起,,我们谈往日的欢乐,谈现在的烦恼,谈对未来的惆怅。阿 晶则显露出不同常人的豁达和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谈到阿晶学业上的成功,同学投来的是赞叹的目光。

       岁月是不绕人的。当我和阿晶相对而视时,我们都感到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沧桑。随着社会的变革,我们面临着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阿晶的儿子已是高三学生。阿晶说她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她要儿子再圆妈妈的大学梦。那时,她说她不会沉沦,要用知识去挑战新的人生。

       阿晶是我的好友,在一起的时侯,我觉得她是那么普通。而在我审视我们各自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觉得阿晶身上透着一种性格。她是那么刻苦,求实,进取,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着爱。不萎靡,不落俗。总是在寻找下一个起点。

       阿晶,我忠心祝愿你的一生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