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豪:西方需要毛泽东
人生的测谎仪
6月18号,媒体大面积报道高考阅卷消息,内容五成属于文学创作,三成属于道听途说,一成属于张冠李戴,只有一条信息是准确的,就是某记者化装成清洁工,在厕所卧底三天,终于发现阅卷负责人乃孔庆东是也。看,世上没有不花钱的午餐,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岂能得到真实的材料呢?
当天孔和尚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筹备会,发表了一系列建设性的言论,与哈三中的老乡合了影,与清华人大北师大传媒大的诸位专家交了流。回来读点杂志,以消愁解闷。
《博客天下》09年5期发表孔庆东《李银河赵本山都是英雄》,有删节,照片配得不错。
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第22号研究报告是陈申申的《中国会计制度的弊端及其革新的方向和条件》,读后很受启发。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和假发票的存在,破坏了中央政府的财政集权,结果将像晚清一样,发生巨大的财政风险。美国的发票是随便印随便开的,单位自己负责,所以就不存在假发票的忧患。而中国的真发票也都存在着假发票的全部特征,对于孔和尚这样的外行来说,辨别假发票比辨别假钞票还难。小学时班里转来一位南方同学小黄,我问他母亲是干什么工作的,小黄说:“会织”。我问:“会织什么呀?”他说就是“会织”呀。我说:“我知道你妈妈会织,我问你的是,她会织什么东西呀?”小黄迷茫不解,在纸上给我写了两个字说:“就是这个会织呀。”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会计”。今天看来,小黄说得很对,中国的会计工作,原来真的必须是“会织”呀。
《观察与交流》29期是田力为的《从井冈山的扁平化管理到新中国的扁平化管理——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个理解》。此文我早已读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从管理模式上说,颠覆了资本主义的科层化管理,建立起以普通员工自觉性为基础的高效率管理体制,管理层科研层操作层打成一片,多向互动。我们抛弃这种管理模式很久以后,才发现毛泽东那深邃的历史眼光,才知道我们今天建立起来的管理体制不仅仅是走向奴隶制的人性倒退,而且在整体效率上也是反现代化的。30期是潘维的《核心价值观的分裂与国家安全》,此文我也读过。苏联不听毛泽东的警告,一味向往美国式的“民主自由”迷魂汤,在1975年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向西方骗子鼓吹的“普世价值”低头,结果15年后,经济、军事、科技都没有发生任何危机的情况下,就亡党亡国了。中国哀之而不鉴之,则一百年后,不知有谁复哀中国也。
《领导者》杂志09年4期有一系列“大文章”,例如张文木的《台海统一是中国建构西太平洋制海权的关键环节》、香港纪硕鸣的《中国地缘战略反思》、日本松本明的《中共接班人体制的性质及其演变》、傅国涌的《东方》纪事等。我们除了希望领导者多上网,多了解民情民意之外,还希望领导者能够多读读这样的“大文章”,即使您的文凭是假的,但倘能长年坚持阅读好文章的话,文凭自然就变成真的了。
6月19号上午去中文系参加首届北大全国博士生论坛准备会,确定了最后日程。然后给某高校教师写职称鉴定意见,某学生看我忙得可怜,给我送来蛋糕咖啡,俺激动得喃喃低语“师道之不复也久矣”。下午接受瑞典记者采访,谈孔子与国学热,趁机大骂政府一番,说政府官员打着红旗反红旗,一边祭孔一边殃民,孔子复生,必亲自发动一场“批林批孔运动”也。然后去参加北大形象建设座谈会,各院系的代表给学校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提出对待媒体既要合作又要斗争,北大要坚持宽容开明民主自由的形象,与政府保持距离,以中国思想库的定位,为人类培养创造性人才。最后顺便提了湖水干枯的问题,我认为北大若没有水,便丧失了灵性,学生必然越来越傻。建议明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假如北大失去了湖光塔影。晚上与来京的表弟共进晚餐,然后读书写作。
据美国媒体6月19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18日全体一致通过一项议案,就历史上的黑奴制度向非洲裔美国人表示正式道歉,为随后众议院通过议案、联邦政府的相应行动铺平了道路。不过,黑奴后代将无法以此决议为依据向有关方面索赔。
《北大信息周刊》09年24期转载《羊城晚报》6月12日文章,《当年国文考什么,北大1946年试题简单得“不像样”》。其实题目简单朴素些,反而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题目越花哨,越容易蒙混过关,玉石俱收。
《渤海早报》09年6月2日发表孔庆东《往事咕嘟多少年》,题目篡改得还不错。
读罢社科院关纪新老师的大作《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08年3月版。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从满族视角研究老舍的论著,关纪新的这本全面、详细、深入,特别是富有感情,学者可以参考,其他领域的人士也可以当成一部特殊的作家传记来读。我认识的有满族血统的学者,基本上都具有细致深婉的一面,我们系的孙玉石老师、吴晓东老师都是如此。而关纪新老师于细腻之外,还别具一种京味儿的幽默,会讲许多既文雅又搞笑的段子。前几年开老舍研讨会时,我们就一起模仿方言,唱曲艺和京剧,相得甚欢。今年津门论剑,关老师又唱了天津时调《为人民服务》,我说“这已经是海内孤本”也。本学期我系韩国研究生朴希亘的毕业论文,从“旗人、北京人、中国人”的综合视角考察老舍的身份认同。答辩那天,我就是带着关纪新的这本书去向学生提问的。朴希亘的论文写得很不错,得益于关纪新张菊玲等老师之处甚多也。
今天是6月20号,早上6点多起来,赶去顺义做了一场现代文学报告。下午回来小憩了一会,受到某人冷落。孔和尚有点生气,但想起早晨占的是屯卦,利于建侯,就不与之计较。晚上与老朋友聚会,畅谈了一番革命形势。我认为要相信80后,教育90后,寄希望于00后,争取在我们耄耋之年,看见人类新文明的曙光。
晚上随便读了点东西。《粤海风》09年3期的文章平均质量比较高。姬学友的《茅盾为什么提出不要神化鲁迅》对那场历史公案剖析得很有道理。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为这个翻案为那个翻案,其实是不需要什么道德勇气的,不过是顺着新一代统治者的意图行事而已。李何林先生坚持维护鲁迅研究的严肃性和历史延续性,从而招致当权者和学术界的冷眼,被视为“鲁迅的凡是派”,那才是需要极大的道德勇气的。同样,今天有人从反革命的文学观念出发,把茅盾的小说贬得很低,这种态度也是反历史的。李松关于样板戏问题跟韩毓海商榷的文章、巫洪亮从文化翻身角度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新民歌的文章,都写得很有见地。
《学语文》09年5期刊载孔庆东《庆东作文秘诀》,有删节。
《现代语文》09年13期王丽娟对铁凝的《哦,香雪》进行了另一种解读,指出台儿沟的女孩子香雪对华丽的自动铅笔盒的向往,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知识文明的向往,其本质意义“更多地是以一种虚荣的心态追逐着更为物质层面的东西。”是的,从香雪开始追逐那个自动铅笔盒到现在,成千上万的台儿沟已经是山穷水尽,男盗女娼了。用铁凝自己的话说,是“已经有了坑蒙拐骗,金钱暴力”。能够看到这一点并勇于说出,铁凝不愧是个有良心的作家。
老友发来新写的十四行诗《等雨》,孔和尚回赠了他一首十四行《拟等雨》:
隐匿良心的老局长,
退休后想象自己的第二春。
每天在公园的花坛边,
模拟徘徊。
他想象初恋情人正飘袂走来,
足音就敲在花坛的对面。
但斑白的鬓影一闪,
宇宙便知趣地退格了。
其实他晓得,
那少女早去了大洋对岸。
邻居说老姚,快下雨啦。
他说我就是等雨呢。
你看我这支烟,
多么像人生的测谎仪啊。
最后答复一封读者来信。内蒙呼市徐言先生,你寄来的小说稿《遗嘱》收到了。感觉写得不错,细腻而有真情,待阅历增加,或更有佳作。全国青年才俊颇多,此类作品亦复不少,出版要看运气。其实处今之世,又何必出版?孔和尚诗云:“梦中把酒自玩味,不与小人作笑谈”是也。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怎样战胜测谎仪?
2、 如何杜绝假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