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观察经济问题有两个基本视角,一个是产业经济视角,或者条状经济视角,即按条条分析经济问题。这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条状经济分析视角存在严重缺陷,她简单地处理了地理空间关系,常常把地理空间视为均匀的、平滑的,无阻力的。但事实上,空间的异质性比较强,地理“坑洼不平”,走过这些“坑洼”,穿越地理“空间”,需要消耗财富,不仅要缴纳“空间”交易场本,还得缴纳“时间税”。
地理空间的经济价值各不相同,市场表现差异很大,这也带来各地发展的差异。在观察分析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觉得光有一个产业视角是不够的。必须在经济分析中加入空间要素,这就带出了另一个观察视角,就是地理空间分析视角。这个视角是按“块块”分析研究,比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市的经济,或者一个县、一个镇的经济。小到一个村的发展,都存在地理空间的经济利用问题,也是一个空间域经济发展问题。宝鸡推行的星级管理,即是对新农村建设管理,也是一个小区域发展的管理机制。
分析一国经济,必须放在全球地理“空间域”中观察。30年改革开放,正是站在这样的视角,与国际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实行对内搞活,改革经济体制机制,鼓励支持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创业活动;实行对外开放,推行“国家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创业。分析一个省域、一个市域经济发展,也要注重地理空间经济利用。只是由于这样的空间单元群体比较小,只能建立个案分析。
县是中国稳定而健全的政权组织,加之中国县域数量比较大,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县域经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和分析研究对象。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运用“空间经济学”方法和原理,从“块状经济”视角进行观察分析,辅之以“条状经济”视角观察方法。
其实,县域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域”的概念。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域内各类经济的总和。从中国县域发展的情况观察,县域经济具有五大特性:原发性、初级性、草根性、民本性、差异性。
所谓原发性,是说县域经济在很早都存在了,县域经济促成了城镇经济,只不过先前是传统经济,现在要推进现代化,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县域经济是后起的经济,也是相对封闭的经济。
所谓初级性,是说现阶段县域经济结构初级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和农村仍占很大比重,但这不是本质属性,随着现代化推进,县域经济结构将向高级化迈进。
所谓草根性,是说县域经济大多由本土生长发育,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为主,逐步壮大并向外扩展,实现与城镇经济有效接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所谓民本性,是说县域经济主要解决的是民生基本问题,实现县域全面小康是全国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实现县域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所谓差异性,是说县域各不相同,全国2000多个县域,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就是一个县域内部,不同乡镇地理空间结构也有很大差异,这决定了县域发展不可强求一个模式,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否则,导致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键是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要坚持从本县域实际出发,构建和营销空间环境,走开放性、特色化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结构高级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1、强县是强市、强省、强国的基础。县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空间单元,也是重要的施政单元。县域经济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强,则市强、省强、国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经济强县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强省、大省。全国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各占25个,千强镇中,江苏占276个,浙江266个。
2、县域是中国全面崛起的“主战场”。大家知道,30年的改革开放,主要是调整经济体制机制,利用国内人口红利、低成本优势,把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经验“引进来”,使加工制造业产品“走出去”。国内生产、国外消费,这是中国“奇迹”的重要模式。这一发展道路具有局限性。发达经济体的市场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发展将更多依赖国内市场,更多依赖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未来中国全面崛起的“主战场”。
3、县域经济潜藏巨大发展空间。“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内地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知道,从空间大格局分析,浙江是“弱市强县”,而宝鸡则是典型的“强市弱县”。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县域产业初级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短缺”。推进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目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有巨大空间。
4、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最终靠县域发展。“三农”问题是基本民生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域是“三农”的重要载体,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依赖发展好县域经济。通过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彻底消化吸收农业隐形剩余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农民兼业问题,只有依靠县域高度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县域经济:空间经济学视野
评论
3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