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信念是文化的基因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信念是文化的基因
  
  也许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这个地点谈文化是一种最愚蠢的事,起码有些不识时务。但是天命使然,别无选择,一切也都只能顺其自然,在这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上玩上一玩。虽然孤独,但也乐在其中。
  
  前几天写了一篇名为《小渔村文化与官员腐败——一方水土养一方鬼》的文章,引来了一些争议批评甚至是强烈的抨击。这些都是好事,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用文化的真、善、美来审判人世间所发生的假、丑、恶,这也许对别人没有太大的意义,对自己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文化之路就是一条大学之路,是一条明德、亲民、至善之路。这也是生命至于涅槃后的重生之路,来之不易,去之不易,行之更不易。笔者以一介布衣之躯,最终却能走上这条人间大道,着实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觉悟。
  
  文化的觉醒,首先来自对自我生命的觉醒、灵魂的觉醒,一切从认识自我开始。人之所以会拼命地去认识、操纵、控制外在的世界,其实是因为他们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内心世界真正的需要。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只有在外地世界走到走投无路、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可能回归自我、本我和真我,最后走向越我,超无即无我也。
  
  一个灵魂已经觉醒的人,对外在世界的需求随时都可以降到最低,甚至一碗饭、一张床、一杯水就足已打发自己的躯体了。人活到这个份上才可以真正做到一切随缘,也才会步入一切随缘的无欲、无求、无为的境界。人也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可能真正地去“明德”、“亲民”和“至善”。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路,根本不可能指望在名利场上春风得意或贪得无厌的人来承担和实现。
  
  一个灵魂觉醒的人,他生命的口粮是文化、信念或者是信仰,而不是荣华富贵和功成名就,这完全是一个自我修善和提升的过程,与外在世界根本没有关系和联系。如果说还有关联的话,仅仅是生命的光芒在照耀着这个世界。
  
  一个灵魂觉醒的人,其实是生命再一次重生,这种重生是灵魂从一个婴儿状态再一次地长大成人,当灵魂再次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会成为最有力量、最有智慧和最有爱心的人。
  
  灵魂的觉醒看似高不可攀和深不可测,但却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孜孜以求的人生终极状态。老子也好、孔子也好以及从西方来的释迦牟尼,都不过是这种追求之路上的一个标杆或一座山峰。后人要做的事,就是要不断地超越他们,要超越他们就必须要赶上他们。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近代走向了陨落甚至没落,不是我们的民族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不够勤奋,而是在于二千多年来一直把历史当作了学习的榜样,却不敢把历史当作可以超越的山峰。于是,中华民族在文化上集体追求三皇五帝时代的“圣明”,使得中华民族失去了源头活水和发展的动力,也使得文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腐朽、越来越没落,最后竟然成了一棵不堪一击、一碰就散的烂木头。好在其根基扎实,连通天地,已经失去了枝叶的根系,竟然能以强大的生命力活在人们的心中。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福音。这种不死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的支撑,中华民族就会集体地成为行尸走肉。
  
  当然,现实并不乐观。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充满活力的大地上,建立起一幢幢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出来的建筑,并贴上种种莫明其妙的标签,并美其名曰新文化。这样做,无非是要把早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灵魂的文化埋在地下,永世不得超生。当然,这仅仅是暂时的倒行逆施,正如一个孩子必然经历的叛逆期一样,历史也是如此,文化也是如此。从“五四”到现在,至今我们依然还处于文化的叛逆期中。用最简单的话来归纳近一百年来的文化叛逆,其核心的内容是:因为孝,所以不孝。到今天似乎还有这样的时尚,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在用别人的历史和今天来证明我们老祖宗的错误和荒唐,他们说并非没有道理,有的甚至非常有道理。但是,灾难性的后果是,叛逆的人在叛逆失去了生命的方向和灵魂。正如一个从生来后就认定自己的父母不是人一样,这样的人为了不断地证明自己及子孙后代有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会采取种种不可思议的举措。而最后结果一定是:越证明,自己越不是人。但不管怎么讲,人一生的叛逆期也仅仅是短暂的,回归是必然的。文化也是一样,放到一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更长的文明史中,这种现象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历史的浪花而已。回归总是必然的,现在国学热的兴起,应该是最好的说明。
  
  人生在世,其实很可怜。短短的几十年不可能走尽天下的路、做完天下的事、读完天下的书。而文化又是民族集体生活经验和体验的积累,没有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完成这些体验,所以必须来自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往往都只能依赖其传承的信念和价值观来建立和维持秩序,让每一个人都能相安无事地在历史的空间中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一旦原有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被摧毁,国家和民族必定会陷于大乱。而且大乱之后,还是要从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建立来重塑秩序。
  
  从文化的源头说起,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开明无执,仁厚有容”。外来的文化不管其有多么的强大和来势汹汹,最后都被我们的文化包容了、同化了、吸收了。现在,人们最痛恨的还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史,把一切的不幸都归罪于这段越来越黑暗的历史。这样做未必是公平的,因为历史只有过去的坐标,没有未来的坐标。所以,任何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出来的路叫才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首先是文化或文明的历史,也是一段使用文化的历史,是民族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发扬光大的历史。使用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一定会出差错的过程,《孙子兵法》是最高明的战书,但它的作者孙子也一样会打败仗,以求全责备来面对历史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人类的文化也好、文明也罢,每一次的进化都有一个回到起点重新出发的过程。正如人们不能在摩天大楼的楼顶上再建造一幢摩天大楼一样,只能回到原点重新建立起更高、更大、更新的大楼。而可以从前一幢大楼中传承来的一切,就叫作文化。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回到二千年封建史的起点、文化的原点,特别是要把那些能让一段历史维持了二千多年的密码找出来,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相信,这才是一种对民族和国家真正负责任的文化态度。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信念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因,和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一样,都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再造性,需要的仅仅是老老实实和本本分分地在传承基础上的发扬光大。
  
  邱旭瑜律师
  
  2009年6月22日成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