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未来,还是摇钱树
关键词:升学考试 教育导向 小儿郎
夏季是考试的季节,从高考到中考,甚至那牵动人心的小升初,哪一样都需要考试,每次考试所牵动的都不单纯是学生们的神经,还有老师的、校长的;还有家长的、培训机构的;还有媒体的、安保机构的;还有政府官员的、教育主管机构的。一个考试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颇有多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趋势。
考试之前,围绕着考试所形成的传媒、出版、培训与服务机构,那些服务不仅是针对学业,而且针对学生们的心理服务、日常生活的营养补品服务。考试过程中以及其后的交通服务、旅游服务、餐饮服务、娱乐服务、礼品服务等等,可谓涉及以学生为核心的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甚至在考试那几天,北京对于接送孩子去参加考试的车辆临时取消尾号限行。
围绕考试所形成的这些举措,均在对孩子们进行着一个核心诉求是: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们的功臣!
甚至家长都学会了成功学的心理激励与正面心理暗示,纷纷给孩子打气“你是最棒的!”
似乎学习与考试成为一场持久的战役,不管是学业压力还是心理压力,都需要全社会从不同的角度为孩子进行定期安抚,这就导致学生并不是出于义务与天职才去学习,而是一种苦行,是一种让谁看了都心疼的遭罪过程。
甚至大学毕业、照完毕业照之后,把那顶特殊的帽子抛向空中都成为特定而有纪念意义的瞬间;更有那些毕业或者升学考试完成之后,就纷纷以撕书的方式来庆祝,把原本完好无损的课本撕得粉碎。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宣泄自己的被压抑很久的心情。
本人的长兄是生活安逸,虽然敬业但是也没有什么工作压力的公务员。
在他的儿子进入初三之后,专门买了一辆汽车,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儿子每天很吃力地背着大大的书包,每天披星戴月上下学,而且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经常深夜才能够睡觉,早上五点多又要爬起来,迷迷糊糊地赶着去上学。
每当看到这种情况,他就很心痛,很想在学校附近给儿子专门租一个房子,但房租是一笔开销,还要他们夫妇定期去照顾,肯定会影响他们俩的工作,如此的投入累积起来也差不多可以买一辆车了。而万一由于微妙的原因,孩子原本可以在未来的中考与高考中发挥得更好一些,过于劳累而伤了身体,或者由于休息不够而影响学习效果,这样他会后悔半辈子的。
因而,虽然本人也理性地分析了买车会带来的不利因素,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买车的决定,并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样至少在路上,孩子可以多睡会儿,或者专心地听录音复习课程。心里觉得更塌实。
相信有许多像本人的长兄这样的父母,为自己的子女做出默默的牺牲。他们是如此的无怨无悔。从偏激的角度分析,本人难免会说出一些让为人父母的人不爱听的话,比如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愿意放手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希望通过下一代的“扬名声”,而“显父母”,本质是希望孩子最终的出人头地而让自己颜面有光。
虽然如此,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已经成为一句相当睿智的古语。
遥想当年我们在上学、考试的时候,又何时曾经有过如此待遇?
比如在高中住校的时候,晚上要上三节晚自习,与其说是自习,不如说是超时学习,因为老师或者来补课,或者来做测验,或者是来监督学生自习,晚上又哪里有时间玩耍!
比如在更小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两个来回步行三公里,单程就要用半个小时,如此每天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就要步行两个小时。中午回家只是吃一顿饭,然后匆匆赶回学校去上下午的课。而太累的时候就在上课之前10分钟在课桌上趴着小寐一会儿,最长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但依然可以做到上课的时候专心,下课之后及时预习复习,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更小上小学的时候,虽然本身一直是优秀学生,没有任何挨体罚与责打的经历,但在同学中经常有挨老师打的情况发生,相信那些场景会作为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持续地刻在同班同学头脑中。特别是一个调皮的同学引起了老师的震怒,教鞭打在他的头上,声音很大,甚至先后断了很多节,不知道那个挨打的同学如何去消除那样“恐怖”的记忆。
再比如更前辈的人,在上私塾的时候,书背不下来,或者由于调皮不听话而遭遇打手板的经历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再比如那个名叫“小儿郎”的小调: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
如果从对人性的尊重的角度,从对祖国未来的爱护,或者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打骂体罚学生都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到现在的改变未尝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但这种对孩子的这种过度呵护,是否就是真正的爱呢?中国传统讲“严是爱,松是害”“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堕”。难道我们都要让路于新生代的一切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都要让路于后生晚辈的好恶,就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吗?
前段时间看一组照片,一个母亲带儿子出去玩,由于路过玩具摊的时候没有做出给孩子买玩具的行为表示,孩子由此先辱骂妈妈、然后抓住妈妈的头发,甚至到后来用手掐住妈妈的脖子,妈妈多次求饶也不为所动,路边的行人看不过去,表示替他妈妈给他买玩具,当即那个孩子怒目相向,大骂“你滚”!孩子的妈妈被掐着脖子窒息中,万般讨饶之下,带着儿子走向玩具摊,------。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不胜枚举。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说明下一代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就如何忤逆不孝,如何人心不古。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国家的脊梁,但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
再看看我们成人的世界:假期越来越多,工作时间内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其位不求对企业有什么贡献,而总想着在与企业的博弈中,不吃亏而永远占便宜,这些事情不仅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
我们到底要在孩子们的心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虽然棍棒下出孝子已经作为封建糟粕而定论的,但溺爱就能够让孩子幸福并有责任地生活下去吗?
在港台与美国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校里没有规矩,老师讨好学生,学生在学校里胡作非为、有恃无恐的场景,在考试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哪里有那样的学校啊!在现在放眼看出去,这样的学校在我们的周边还少吗?
我们是把孩子当成了未来,还是把他们当成了赚取巨大利润的摇钱树?
——醒醒吧!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