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针线笸箩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奶奶的炕头上,总有一个现代人见不到的针线笸箩。那是一个用纸做的盆儿,像家里的饭盆大小。盆的里外面糊着鲜艳的纸,看上去,光光亮亮的,用手摸,滑滑溜溜的,还硬硬的。里面放的是过日子常用的针头线脑、剪刀,小钮扣、废布头、袜底托等,各种各样的小家什都有。别看它外观很不起眼,但还真是个名附其实的百宝箱呢。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奶奶为了哄我们玩,经常让我们围坐在针线笸箩周围,用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小人、小汽车等图形,我们几个抢着要;用红纸折在一起,剪出一个大尾巴红公鸡,再用黑纸剪两个圆圆的眼睛贴上去,活灵活现的,挂在高处,还真有一种过年的喜兴。上小学以后, 我们都很淘气,放学回来衣服、裤子不是口子就是洞,脚指头经常漏在袜子外面。奶奶看见我们这付模样,嘴里数落着,还是从针线笸箩里找出针线,布头等,及时的给我们补好,洗干净,绝不会耽误我们第二天上学。那时,奶奶成年都在为我们家的穿衣、穿鞋、拆洗棉衣,洗被做被操劳,每天都离不开这个针线笸箩。我也经常在奶奶身边,帮奶奶穿个针啊,找个线的,还真是奶奶的好帮手呢。我们几个孩子在学习时,钉个本子啊,削个铅笔啊,也总是到奶奶的针线笸箩里去找针线,找小刀等。邻居家的大婶大娘,家里缺了什么小物件,到奶奶的针线笸箩里找,是一定不会失望的。
我的奶奶生于1900年,是个有着一双三寸金裢的世纪老太。据奶奶讲,是从她的母亲那里,学会的做这种针线笸箩。旧社会的女人是离不了这个东西的。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见到了奶奶制作针线笸箩的过程。首先,把集攒了多日的纸壳撕成小块,放在大盆里用水泡两天;把水到掉,将泡软的纸壳用手揉碎,再用面粉浆糊和在一起,揉成像和好的玉米面。然后,拿一个饭盆做模子,把纸泥抹在饭盆里壁上;要抹均匀,要抹实,觉得满意了,放在通风处晾干。一两天后,把纸盆慢慢的从饭盆上拿下来,再进行修补和整形,糊上一层好看的纸,用浆糊把四周抹光滑,抹均匀。晾几天后干透了,一个精致、实用的针线笸箩就做好了。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针线笸箩。里面不但装有针线、布头,还有女孩子喜欢的发卡,红头绳,小饰物,学习用的铅笔头,橡皮,蜡笔等。有了这个针线笸箩,我就有了兴趣学做针线活了。自己的袜子破了,弟弟的袜子破了,衣服破了,扣子掉了,在奶奶的指导下,我也能学着缝好。我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缺点什么用具,也愿意到我的针线笸箩里去找。同学说我的针线笸箩,简直就是个万宝囊。奶奶也说,我自从有了这个针线笸箩,变得比以前更象个女孩子了。
在我的记忆中,针线笸箩伴随着奶奶的一生。她老人家为儿孙们无怨无悔的操劳了一辈子,直到晚年。而我的针线笸箩也陪着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线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忘不了奶奶的针线笸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奶奶的针线笸箩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