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谈无产阶级
在中国社会中,由于个人在社会阶层中流动性较强,所以国人心目中的阶级概念只是社会分层的形式,起源于古代大臣们按不同级别站立于朝堂上的位置。
1925 年11 月17日,梁启超在《晨报副刊》上发表题为《国之保护与奖励》文章,反对将西方政治学概念生吞活剥地引入中国:“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有所谓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对峙。若勉强要找中国阶级的分野,或者有业阶级和无业阶级还成个名词。有业阶级,如真的农人、工人、商人和在官厅、学校、公司……里拿自己的脑筋或气力换饭吃的,这些人无论有产无产、产多产少,都谓之有业。无业阶级,如阔军人、阔官僚、阔少爷……乃至租界里的流氓,学堂里及其他演说场里高谈什么时髦主义的政客们并不见得都无产──也许自命代表无产阶级的人便有不少的产,这些人通通叫做无业阶级。如其说中国必须有阶级战争吗?那么,只能有业阶级起而奋斗,打倒无业阶级,便天下太平;若无业阶级得意横行,国家便永沉地狱。至于从'洋八股'里贩来有产、无产阶级这个名词,在中国我认为绝对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