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一个执著的草根神话


 

20世纪的后期,是全世界文化再一次崩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东方文化被几次世界大战的冲突,随着外帝入侵和内战绵延,被炮火的多次犁洗后,几乎完全破灭,传承在各世家宗族间的传统道德文化,终于在历史潮流中完全退潮,而新的道德文化则由于过于跃进到乌托邦化而坠入虚无。同一时期里,西方也因为几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洗礼,也完全抹去了传统贵族的高傲与矜持,妇女解放运动,性解放运动,自由主义泛滥等等,让西方民间成了享受战争带来的太平天下消金窟,然而战争的创伤所带来的绝望情绪,并没有因为天下太平而完全抹去,西方就在这种绝望中也慢慢坠入肉体与精神的虚无,结果是毒品和性,成了生活的目的与生活的煎熬。

在这期间,美国因在几次战争中大发战争财,不但保存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在战争中避开了主战争,国内经济与民生得到比别人更好的休养生息,在战后成了独大的强国。

但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人由于低估了中国人被战争逼出来的野性,认为一个小小日本岛国都可以把他蹂躏十几年的腐朽民族,根本不可能有正视世界第一强国的勇气,因此即使是在朝鲜战争中,自己统领的西方联军被打败后,仍认为只是中国人一时的运气。直到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越来越多的美国士兵尸体不断的从这个一穷二白的乡下穷亲戚篱笆下拉回美国国土时,年青的美国一代,才知道自己的绝望居然不只是毒品中的幻像,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人们在绝望中,就有人疯狂,有人疯狂就会有人想出逃避绝望的方法。这个时期,是民间文化泛滥到主流的年代。有绝望的嬉皮士,就有疯狂的摇滚乐,就有疯狂的肢体语言,也就有了疯狂的舞蹈。你可以不懂音节,可以不懂旋律,可以不懂文化,可以不懂宗教,甚至你可以不识字,只要你能够够歇斯底里,够震撼别人的感观,你就可以象古代军阀一样,成为一方枭雄……

把这一切,真正的成为一种草根语言,成为一个草根时代神话的,无疑当数迈克尔.杰克逊,这个后来看起来象白人的黑人。

当他因为美国白人在多次战争中失利,需要更多的黑人到战场上去填补空缺,让黑人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一定的改善的时候,他就有人自己能代表一个年龄阶层而又没有种族符号的基础,所以他在总结前人“出众”的基础上,独创出自己嘶吼的声音与抽搐的动作,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让人们从声音和视觉上产生双重强烈刺激与渲泄。当然,为了更讨好更主流的白人阶级,他也不得不以各种借口,让自己的肤色表现出更中性或更靠近白人,消除白人阶级的视觉障碍。

这种填补空虚与无聊的功能,在东方乌托邦式的道德文化崩塌后,也趁虚而入,成了很多人的精神粮食或寄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也不例外,文革后的国人,除了在伤痕文学里体验一下揭伤痂的疼痛与快感之外,就是以能吸收这种歇斯底里为荣,于是中国摇滚学舌而起,一面是独生子女的蛋壳一代,一面却是没有精神追求的垮掉的一代,都综合在迷茫而无助的中国七零后身上。中国几千年,没有被般坚利炮、政治恐吓、糖衣炮弹、美元与大棒打开的中国底层民众的心门,被老迈的几声嘶吼撞破。于是中国街头有了奇装异服,有了行为艺术,大墨镜,穿铁链,紧身裤,娘娘腔,兰花指,无骨病,成了中国青少年时髦的象征,无政府主义,藐视纪律,哗众取宠,无病呻吟成了中国青少年的主流。中国青年八十年代的疯狂表现,回头看去,老迈的各面影子,是多么的清晰。这些影响,随着中国农村家庭和国营企业的彻底破产,全国人口大盲流时代的来临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个体经济破灭,政府免费福利午餐的消失等所带来的痛苦所替代,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从每天的无病呻吟中走出来,留下力气与时间来思考,下一顿午餐在哪里。

然而,他毕竟不是神,他没能够满足到所有人的要求,甚至没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尽管努力讨好这个世界里的各种人,仍然不停的被很多人埋怨着,嫉恨着。就是美国这个自由社会,他也没能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的活着,也没有被这自由社会理解和宽容着,一生官司不断,威胁重重,严重的时候,居然没有三百个保镖以上,不敢出门。

终于,在连年的官司纠缠下,家财耗尽,最后自己不得不拖着早已掏空的身体,强作欢颜,重上舞台,准备再次卖艺卖脸糊口。

象前面所讲,他只是一个民间的“草根神话”,并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他倒下了,在多年的疾病与经济窘迫的压力下,倒在经济衰退的沙滩上。虽然算不上英年早逝,但也不是什么好人一生平安的长寿之辈。

仅管如此,他的某些声音,仍然抚慰过很多孤寂的灵魂。如果用中国假学道余某的话来说,这么多歌迷的念力所至,他肯定能成佛成仙,到天国去享乐的,就是不知道老迈信不信东方的佛与佛,不然老迈肯定没法享受亿万歌迷的香火,只有到天国的上帝那去忏悔自已一生的罪孽了,谁叫他生在体制有差异的社会里呢。不管如何,愿他去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