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的工商银行不能随便提价
庞 震
据《金陵晚报》报道,工商银行总行网站发布重要公告,将调整23项个人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其中20项标准为上调,平均涨幅超过100%。
按说,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涨价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没必要大惊小怪。这种想法,对于市场经济中的大多数企业而言,确实很适用。因为,虽然企业有涨价权,但我们很少会去担心企业敢随便涨价。
其中道理就在于,价格不是由企业单方面就能决定的,他要考虑自己定的价格顾客能否接受,自己的服务水平与价格之间的比较,在其他竞争对手面前是否具有优势。倘若这些因素,企业都不作考虑的话,那么贸然的涨价,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反而会流失更多的顾客。
像我们工商银行这样,自己说涨就涨,而且涨得“响亮”的企业,我看国内也没有多少家企业能与其媲美。毕竟,你再如何财大气粗也得遵守市场规律。可是为何工行就能逆市场规律而行之呢?我想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工行是国有银行。
作为国有银行的工行,投资是国家出钱,即使亏本,出现了呆坏账似乎也不必太担心,国家自然会替你剥离出去。既然不用操心亏本,那么只好去操心赚钱了。显然提高收费价格就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不过,我们有没有想过,国有银行其实说白了就是全民所有的银行,因为,国家自己不能赚钱,它的钱都来自于全民纳税,再者国家本来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公民所组成的。既为全民所有,那么工行在考虑私利的同时就更应该注重公利。
当然,我这样说并非是想让银行变成慈善堂,不去赚钱,而是觉得国有的工行在提价问题上,应该比其他民营的更慎重,即使确实迫于成本的压力,为了改善服务条件而涨价,那么也应该拿出更为详细的涨价说明。这就好比,保姆替主人做饭,你跟主人要多少钱,不都得拿个明细,说明原因,要得到主人的首肯才行啊!岂能私自做主,自个就把价格给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