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民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目前经济基本趋稳。但是,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从现在听到的一些情况来看,由于在短时间内加大了投入,有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
“4万亿”投资确实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但也埋下了巨大浪费的隐患。
现在经济下滑的态势得到了遏制,但财政收支的矛盾更加突出了,为了把收支赤字控制在年初审定的范围之内,能不能适当减缓某些基础设施的投资速度?我建议,有关部门对于投资的要求,要从前半年的速度第一,转向强调质量第一。
在经济企稳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稍稍延续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平衡预算,对进一步的改革创造宽松的财政环境可能是有利的。毕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市场。
解读:也许以前以速度第一的行为值得理解,因为要及时扭转投资者信心,扭转经济下滑的迹象,使民众保持很好的预期,但是现在中央的意图得到充分体现以后,该延缓一下投入以平衡预算了,并且变速度第一为质量第一,切实做好上一个项目就让其发挥最积极的作用,不能浪费。另外要启动市场投资和消费,目前的关键就是启动民间投资,因为政府投资取代不了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只能起一时功效,而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在于民间投资是否活跃,因此国家还是要想方设法启动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