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后记


 

吾虽早过而立之年,然于考博,雄心依旧,欲报中大岭南、上财区经所、央财国防所。丙戌年二月先考岭南。试中身染小疾,鼻涕交加,公式全忘。晌后面试,始识吾师。吾师徐勇先生曰:“未经导师同意而考博者,汝一人耳。”试前请吾妻速回广大华软,携吾《博客文集》,及之面试前刻,方成。
丙戍年闰七月十六,余重回中大岭南,住中大南校三百六十四栋之九八五房。望中大北门之牌坊,观珠江流水游船,赏海印灯火车龙。余风发书生意气,赋水调歌头以明志,词曰:
流溪水,又到珠江。重入中大南,雄心再展。不管吹雨打,求信念改,今日。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高,綠蔭重,起宏。追求秀卓越,人生更煌。博古今立壹家之學貫中西成經國之才,南多英豪。中大精神不朽,北門爲我作
姜尚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吾师徐勇先生之于吾,乃人生再造,科研领路第一人也。余本愚钝,承蒙先生不弃,收于门下。存有教无类之心,求琢土成玉之果。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谆谆教诲,三年如白驹过隙。先生恩泽,授业传道。初年囊中羞涩,先生数度接济。其待人以诚,为学以严;以经世致用为其志,视虚声浮名若敝屣。吾自丁丑年辞公学下海,至重入中大岭南,逾十年之久,尘世奔波,心浮气燥,常不求甚解,全赖吾师教诲,遂有今日之心静志远,重归于学门金塔,可三月不出校门也。凡此不胜枚举者,言教身传,惠人匪浅。
吾大女淑霞,寄于湖南老家,全赖高龄父母照看。吾于华师毕业之前,家贫之日,父母食无求饱,衣无求暖,于儿学业,勿稍怠慢。母亲虽识字不过百,言传身教,感若眼前。家严鬓白,常以六七十高龄奔波于外,劳作自养,期吾学业无虞。四海无涯,堪比亲恩之厚;寸草有心,难报三春之晖。愿亲无恙,子有福;亲寿长,待子养。丙戌年腊月二十三,父亲七十大寿,吾对联曰:“勤健父喜迎古稀華誕滿堂子慶親恩佳”(批:蟠桃獻壽,又以吾父姓名作对联曰:“建功立業傳萬世,夏同喜又壹春”(批:周莊騰飛吾兄弟四人,述金、述玉、述满、述堂,吾排行第三,姐一,吾读博期间无不关怀备至。吾妻丽云,二女周洋,三载同方寸之室,女之欢笑哭闹,妻亦欢喜忧愁;抑或行文流水,偶感周郞才尽;白云珠水,岭南芳草,书香市气,金塔成经。
吾校矗立,中山手創。博學審問,慎思不罔,明辨笃行,爲國棟梁。岭南岁历百年,声震一方。中大青草满康园,岭南牛人肩比肩。微观王海港先生、周开国先生,宏观王曦先生、史卫先生,计量王美今女士、周先波先生,皆吾高级经济学之良师。本文之能成,悉赖岭南之明师悉心教诲。师兄赵永亮,学友夏晓华、刘志雄,中大管院之凌莤、林美珍,零陆博班之英豪巾帼,常切磋交流,教学相长,亦难忘也。
初入岭南,九载飞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今辞一朝,无限依依。
 滿
己醜年二月二十六定初稿于康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