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6124点时,两市的流通市值是87854亿;2009年6月26日上证指数收盘2928点时,流通市值是88496亿;“濯足长流, 抽足再入, 已非前水”,同是88000亿一线,流通市值的状况完全不同了。
上证指数6124点调整以来,在这接近两年下跌和反弹的行情中,有大量的大小非已经释放出来了,指数和平均股价已被大量释放的流通市值所稀释,假如说,上半年国家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市场,造成流动性泛滥,资金推动我A股上扬,能消化如此多的大小非的话,那么下半年只要信贷资金小于上半年,股市继续上扬的行情就将受到制约。
上证指数受到权重股的波动影响失真很大,我们就用两市平均股价来做比较,在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时,平均股价的价位的21.52元,下跌到1664点时,平均股价为5.57元,下跌幅度是74.117%,然而但流通市值又回到(上证指数6124点)即88000一带时,平均股价却只有反弹了30%不到一点(11.54元,30%应该是11.66元),可见大小非所释放的市值已经远远大于我们股市原有的市值。
A股2007年12月31日的总市值为39.94万亿元,那一天是流通市值为90121亿元;截至6月26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200000亿元,流通市值为88500亿元,也就是说,当流通市值下跌后再回到85000亿元的时候,总市值却有200000亿元灰飞湮灭了。尽管如此,A股还是面临大量大小非解禁和新股发行后的流通市值的增加,由于场内实际活跃的资金有限,所以,指数和平均股价的上涨,下一阶段还是无法跟上流通市值的上升,流通市值的增加和大小非解禁为同步,但并不等于大小非全面兑现。
有人和我探讨活筹指数和流通市值的问题,如在《活筹指数对话 (2009-06-24 21:55:12)》
(第23楼)与黄先生探讨 黄先生:你好,长期看你的博。有一点想法与你探讨。关于活筹指数(0AMV)问题。你提出的数据我认为有一点不足。0AMV上涨,有利于指数后市上涨,0AMV下跌,则不利于后市大盘继续走强。维持行情在高位状态,不需要0AMV大幅度持续上升,但要求0AMV保持高位。所以目前活筹指数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与6千点相比较,目前经过股改和解禁。流通筹码比例已经超过了非流通筹码。因此过重的依据0AMV判断大盘,可能会丢失许多机会。你看对吗。欢迎来电探讨。(邮箱:[email protected])(2009-06-25 10:05:45 IP:121.8.255.*)
实际上不管你流通市值(和流通筹码同一概念)以后会有多高,活筹指数,即活跃市值不会应流通市值变化而同比例变化,流通市值的增加,沉淀于股市的死筹不一定会活跃起来,其一、大量的国有股或民营股的控股权不会放弃,但有可能适量减持;其二、0AMV(活筹指数)的上涨确实有利于大盘指数的上涨,但可供股市活跃的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止推高活筹指数。
比如说,这波行情是资金推动型的行情,能持续上涨的原因就是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而来,今年上半年国家信贷资金投放了68700亿,可供活跃的资金入市,如产业资本不搞产业投资了,来到了资本市场,去年基金减仓的资金回补,最近的新增基金和新散户的开户的入市;要是当该来的都来了以后,基金已经高仓位而无资金可用了,新基金高位建仓已完成过半和散户资金的活跃把指数推高的时候,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时候活跃市值就无法继续推高了,场内场外就这点资金,新资金进入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退出,要是从另一角度看,那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在退出,而那些后知后觉的资金却在进入,一旦后走觉的资金也感到要退出时,活筹指数就不可能再维持在高位了,这时候只有一条路,往下走。
另外,场内资金拆东墙补西墙,高换手也能维持活跃市值的高位横盘,依我看,这次高位横盘很有可能是机构为了出货,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不可能再维持大盘持续上涨的趋势,舆论向好,散户的期望值都很高,尤其的基金一致看好,危险就越大,不要看顺势上涨,上面还有多少空间,现在看到4000点之上的人越来越多,你只要看场内还有多少可供活跃的资金就能判断出可供上升的空间还有多大了。
上半年进入股市的资金做得好的都已经翻翻了,那些资金一旦获利回吐,他的力量可想而知,要记住,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跌了会涨,但涨多了也会跌啊。听舆论的、听基金的、听券商的、听分析师的,到头来你准输,他们的博弈对象就是散户,他们要把你给卖了,会告诉你真相吗?
—————黄一秦(头狼手记)
头狼手记: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