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防洪堤的名义,重庆彭水县城的426亩蔬菜地被政府强行征用出让给开发商进行商业开发。然而一年多以后,开发商却又出人意料的将该项目高价转卖给该当地政府国资委下辖的中业集团公司从中牟利。当地政府在这一项目的运作中的表现着实耐人寻味
以修防洪堤名义搞商业开发 不同意征地就拘留
重庆彭水426亩防洪堤综合项目征地调查
本报记者李星辰重庆报道
“假公济私”426亩蔬菜基地没了
从14岁嫁到彭水县城近郊的文庙社区,村民李永碧就靠种菜卖钱来养活一家老小。如今75岁了,她还是不得不下地劳动,一年365天,她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忙碌。李永碧有七个儿女,其中老二、老三、老四已经先她而死,大儿子又是个盲人,其他的子女家境也都不太好,没有经济能力照顾她的生活。李永碧所在的文庙社区传统上是彭水县城10多万人的菜篮子,当地村民依靠蔬菜种植过着殷实的生活。
可是如今,李永碧再也没有土地可以种菜了。文庙社区的1700多村民也和年老多病的李永碧一样面临重新选择谋生的手段。
一提起当天的往事,文庙社区的居民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当局调动了彭水临近区县黔江、武隆的上千警力强行征地确保开发商能顺利进场。李永碧、蒋兴碧等三个70多岁的老人跪在自己的菜地面前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当地居民曾某告诉记者,其实征地的动员工作早在当年的9月份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当地居委会并不是通知所有的村民去做动员,所以很多菜农并不知道
426亩蔬菜基地被强行征用了,1700多菜农成了彭水县城里打杂的临工。
“我们被政府欺骗惨了,当初征地时,刚从万州调到彭水任县委书记的蒲阳在动员大会上要求文庙社区的菜农支持防洪堤建设,然而决大多数的菜地却被用来给他的老乡进行房地产开发。”
如此“合法”征地
文庙社区的居民和彭水县政府在上述征地问题上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文庙社区的菜农向本报记者反映,彭水县国土局所征用的文庙社区学坝426亩蔬菜基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该严格管理,需要征用应该由国务院统一审批。然而,彭水县政府及执行征地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国土局确是在没有政府批文、没有按照征地的相关法律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的,存在着严重的违法乱纪和假公济私行为。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彭水县政府在
彭水县政府分管国土的副县长蒋成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汉葭镇文庙社区学坝400多亩蔬菜基地的征用过程完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整个过程都完全合法。他同时表示,具体的征地细节要采访县国土局。
权永川同时告诉记者,当地菜农说学坝征地没有合法的土地批文是不符合事实的。涉及学坝地块的土地批文有3个:一是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205号文件,报批土地
按照权永川副局长提供的数字,如果该县获得的2002年土地批文还没有失效,目前彭水已经获得征用学坝233.052亩的合法审批。同时,权永川提供的文庙社区学坝蔬菜基地征地审批情况表明,在
彭水县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法官就此向记者表示,文庙社区学坝的征地过程可能存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未批先征,少批多征,采用拆分手段,化整为零批地都是全国地方政府非法圈占土地的典型表现。
在记者问到,万州恒森房地产公司为何在2007年10月就开始卖房,
可是在彭水,是谁有如此大的特权让万州恒森房地产公司在还没有通过招拍挂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就进场开工修建商品房呢?在彭水县国土局,记者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采访权永川后,记者以权副局长2008年8月才调到县国土局,对学坝征地过程了解并不全面为由要求采访该局一把手赵朝军。赵局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权永川副局长是代表县国土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他所说的内容代表县国土局的意见,在他未来国土局以前的学坝征地情况,我已经和他交换过意见。”
随后记者多次要求权永川副局长提供学坝征地的所有批文、立项报告及相关的文字依据。对方以管理这些批文等文件的科长出差为由拒绝。
“蹊跷”的项目转让
恒森半岛国际即将变成中业太阳城。5月中旬,记者前往彭水采访时发现,一年前还趾高气扬的恒森房地产公司已经转让了恒森半岛国际项目,准备打道回万州了。
2007年10月,重庆万州恒森房地产公司在彭水成立分公司,主要目的是想在彭水县城开发房地产,而其具体目标就是文庙社区的学坝蔬菜地。该学坝地块空地有700多亩,为蔬菜地。另有已建房屋土地300多亩,共有土地1000多亩。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恒森进入彭水时相当高调,声称要投资10亿元打造恒森半岛国际60万平方米生态社区,以国际化生活品质来改变彭水居住历史。
然而,这公司的实力却并不怎么样,既没有钱妥善解决当地菜农的安置补偿,也没有足够的实力顺利开发。尽管提前买房收了500多万的房屋预售款,但是拖欠了大量的工程款,一年后已经难以继续开发。
重庆中业投资集团公司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业公司是彭水县政府下属全国资投融资平台,在彭水修建过一些经济适用房项目,今年三月已经接手了恒森半岛国际项目,并将这一项目改名为“中业太阳城”。据称,根据彭水县委指示,恒森年初与彭水县建委签订了退出开发的协议,中业公司作为第三方支付恒森前期投入学坝项目的资金共计6800万元,目前已经支付5000万,扣出恒森公司前期收到的商品房预付款500多万元,中业公司还将支付恒森1300万元左右。但是原来拖欠的工程款由恒森支付。
据悉,中业公司将投资10亿完成这一项目的开发。
失地菜农举步维艰
“失去了菜地,我们的日子根本就没有办法过了,”文庙社区菜农肖家香说,他家有土地不足一亩,在征地之前,依靠种菜卖,一年下来除了日常开销,还会剩下一万元左右。征地后她家获得青苗补偿、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共计仅仅27500元,现在他们一家柴米油盐及两个小孩上学都靠这点钱。
肖家香的父亲长年卧床,需要专人照顾,丈夫又没有什么手艺,出门打短工的日子相当难过。尽管除此之外他们一家5口人有3个吃低保,每月480元,但是她觉得未来的生活相当迷茫。
和她一样迷茫的安世金则告诉记者,按照彭水的征地安置办法,他夫妇二人被划到2008年以前征地安置,社保需要自己交纳,每年光是交纳的社保费用就需要9000多元,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差不多10年。同样家庭负担沉重的安世金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2007年,文庙社区的补偿安置三费合一是28986元/亩。2008年新政策规定,土地补偿费10000元/亩,另外每人有26500元的安置费。
从1985年开始,彭水文庙社区的土地是陆续被蚕食,当时也没有进行人员安置。到2007年,当地菜农的人均土地已经不足5分地。而文庙社区此次征地安置是按照划土人口来计算的。如陈世芝家1985年划土人口7人,现在家庭有人口14人。2007年强征土地时领取三费合一补偿总计65769元。按照2008年新政策,陈世芝只有4人进入2008年的安置补偿,其他10个人的养老保险都没有办法解决。
初步估计,文庙社区有500多人被划到了2008年以前征地,这样他们不得不退回已经领到的土地补偿金,养老保险也只有自己负担。
文庙社区菜农周蓉告诉记者,国家有政策明文规定,在安置补偿没有到位前,不能强行征地,但是彭水县政府滥用警力对反对者采取恐怖手段,广大菜农敢怒不敢言。尽管决大多数菜农都不同意在补偿安置问题没有解决前就违法强行征地,但是政府强取豪夺,菜农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