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大郎们该向卖烧饼的肯德基学些什么


世界企业家:“法风烧饼”,10元一个。近日,中国传统的烧饼食品开始在肯德基早餐时段露脸儿,这是继去年油条上市以来,肯德基推出的又一款“中国味儿”十足的早餐产品。据了解,这款烧饼采用了中西合璧做法,外表长方形,表面撒满芝麻,馅料夹在中间,酷似中国传统的火烧或肉夹馍。

  2008年的时候,肯德基高调宣布将要卖油条,并且把一根油条的价格定在了3块钱一根,而我们路边早餐点的油条价格,不过是3毛、5毛钱一根。这引起了坊间的广泛关注,但人家肯德基坦然面对,不但把油条卖得红红火火,而且因为其油条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等成分,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现在,肯德基再接再厉,卖完油条卖烧饼,大有把中国传统吃食一网打尽的劲头。在一些网友对肯德基将要推出的这款名为“疯狂烧饼”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其中最揪心的肯定是武大郎:你山德士上校做洋快餐就算了,现在还把咱们中国的传统食品堂而皇之地收之麾下,更过分的是比我的烧饼还卖得贵、卖得好,我能不担心吗?

  “武大郎”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担心之余,他们不能还是背着烧饼担子当一辈子的矮子,他们更应该反思,更应该学习。为什么同样叫油条和烧饼,在我们的“自己人”开的小摊上,就是价格低廉的代名词,而一旦到了肯德基的店里,立马身价倍增还广受欢迎?

  肯德基的品牌影响力自然无需多说,这是他们敢于卖油条和烧饼,而且还敢于高价卖油条和烧饼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现在街头也有号称“武大郎烧饼”的小摊贩,他们也曾经生意火爆,但为什么就不能创立和巩固自己的品牌呢?山德士上校做烧饼油条,打的就是放心牌、卫生牌、健康牌,满大街的“武大郎烧饼”却总不改“游击队”的样子,不但为了降低成本往里面添加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就摆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上卖,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健康和卫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很多传统美食愈发难登大雅之堂。

  再比如,山德士上校卖的油条,绝对不是像我们有些饭店、食铺那样,把外面的油条拿回来,换个价格就卖,而是采用技术革新手段,成功做到了不添加膨化剂,却照样可以让油条膨松可口。这样一来,人家既保留了油条的传统外观,同时又解决了固有的弊端,满足了消费者卫生、健康的心理需要,不热卖才不正常。这些年肯德基在其传统食品基础上陆续开发出的老北京鸡肉卷、川味辣子鸡丁等新产品,这种“讨好”中国食客的行为,更说明洋快餐适应本土口味、结合中西特色的二次创新能力,当然更具备吸引力和冲击力。而武大郎的烧饼卖了几百上千年,却还是老样子,一套配方打天下,现在吃的东西多了,谁还会整天“就好这一口”呢?

  与肯德基的油条相比,“法风烧饼”叫烧饼其实有些名不副实,因为“法风烧饼”同肯德基的鸡翅汉堡没啥本质上的区别。表面撒满芝麻,馅料夹在中间,酷似中国传统的火烧或肉夹馍,馅料由烟熏鸡腿肉或培根片搭配鲜嫩的煎蛋及爽脆生菜丝组成。而我们传统的烧饼则是先烙后烤,以豆沙和红糖馅为主。所以所谓“法风烧饼”只是肯德基的一个卖点而已。

  尽管“法风烧饼”不是真正的烧饼,但是“法风烧饼”的出现却值得我们深思。肯德基推出“法风烧饼”看起来似乎只是商家的一个小举动,但是在其背后则体现的是“洋快餐”火爆的真问题。肯德基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风行,其实就在于将西方的快餐文化很好地与本土文化融合起来,迅速生根发芽。“法风烧饼”就是一个例子。这样一款产品我相信在法国如果叫“法风烧饼”肯定不好卖,可在中国情形却大不一样。冲着肯德基爷爷的招牌,我相信“法风烧饼”肯定不愁卖。

  中国快餐何时打败“洋快餐”,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问了很多年,可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法风烧饼”10元一个,“武大郎”烧饼5毛钱一个,这是最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人家肯德基的东西卖那么高还如此火爆,我们的小吃则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还缺少自己的饮食文化。我们有八大菜系,小吃遍地,但是我们的饮食文化究竟是什么呢?估计谁也说不清楚。而肯德基的快餐文化、创新理念、质量意识和实用主义却让我们不得不叹服。

  山德士上校其实也并不是无可战胜的,跨国食品品牌再摆出一副入乡随俗的姿态,他们也无法这么快领悟到中华美食的精髓,也不会轻易改变中国人的口味。武大郎们一方面应该抓紧时间寻找差距、积极改进,另一方面还要静下心来,回到老祖宗的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回到街坊邻里最熟悉的口味,如果武大郎可以最大的发挥其智慧和诚意,相信收复本土失地不是问题,去美国卖“武大郎汉堡”也未必不可能。(世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