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已经异化的权利操纵


高考加分已经异化的权利操纵

李华新

谈到重庆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民族身份造假时,其父巫山县招办主任何业大称:民族(土家族)是我妹妹办理的,当时我还不是招办主任。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何川洋则称:爷爷、奶奶都在包帕子、背背篓,我认为这就是土家族的特征。”(《济南时报》0629)


无疑高考加分的确是一种对于报考者的一种优惠和照顾,比如现在的高考的各种加分的政策,以及一些三下乡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考研的加分,无一不是对于这些学生的一种此种行为的认定和奖励,现在的大学生参军的支持中也有加分的规定。

近来,随着浙江“航模加分”、重庆“民族加分”中弄虚作假和权力操弄的丑闻相继曝出,高考加分政策,和其他高考改革举措一样,似乎进一步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

在应试教育和“一考定终身”的大背景下,加分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为选拔有专长的优秀人才,以及适当照顾少数民族等一些需要照顾的考生,以弥补高考一刀切的不足,兼顾社会公平和鼓励个性发展。但频发的丑闻,各种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使这一政策在一些地方的实施中越来越背离初衷,大有演变为千夫所指的弊政之势。据新华社27日报道,一些高校也注意到其中的问题,在招生中声明不承认或只是部分承认优惠加分。( 2009-06-29 12:27:42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对于何川洋来说,我们能因为他自己的不知情、他父亲的诚恳道歉,便可以认为,对民族身份造假者进行惩罚的相关规定,能对其网开一面?不过说实在的,现在的何川洋自己是无辜的,可是假如是他没有因为这次的加分而同样能够录取的话,那么此次的加分纯粹是多此一举,可是如果是只是简单的取消了加分,那么,这一政策本来的目的就会失效,就不会得到对真正拥有权利和资格的学生享受加分政策的激励。。


    换句话说,在一些公众看来,何川洋之所以认为能被原谅,主要原因是何川洋文科第一名的成绩,是辛辛苦苦的学习所得,着实不易,本着重视人才的原则,对其高招录取还应该正常进行。可是,这样的行为是作弊,是弄虚作假,与他考试的成绩无关。以为,他考得不好,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那其实也是一种误解。

加分没有错,可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假如在侥幸之中是因为沾了加分的光,那是应该感谢加分的。可是假如以为能够通过其他的手段实现加分的话,那么这些加分,也就成了一些人手中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掌握在一些人手里,就会变现,就能成为一种受益的法宝。

当你考得足够好,这区区5分算不得什么,可是,当你是因为加分而实现了自己的高考理想的话,那么加分就是确确实实的法宝。而且作为手中可以利用的权利,来实现加分的目的的时候,加分就会异化。

现在的何川洋作为四川高考状元,实际上不加分,也是可以被名校录取的,现在的这样做法似乎是节外生枝,多次一举,可是一旦是因为加分而沾光上了大学的话,那么加分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分数越高越好,似乎也是身为父亲,或是其亲属的一种保险的想法。

只是,既然明明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何川洋自己也许是无辜的,可是假如自己是得益于这个加分的话,他还有勇气这样说吗?!

加分本来的意思是好的,可是因为现在的已有认为控制的政策,就会出现利用这些政策的投机,因此假如这次是网开一面了,那么有些事情还会继续,因此如何断定此事,人们期待一个公正公平的处理。

不过既然你是承诺,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就采取严厉措施的,那么,还顾忌什么呢?既然加分不会取消,那么就必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一旦出现了弄虚作假,那么,就不应该优柔寡断,就不能网开一面。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