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 “瓶儿茶爽”的产品定位偏差



  娃哈哈 “瓶儿茶爽”的产品定位偏差

    最近电视上有几个广告打的很凶,其中有一个是娃哈哈的“瓶儿茶爽”。受广告的影响也买了一瓶,结果没喝完.剩了半瓶。仔细琢磨过这个产品的味道,应该说有些特点。但总是感觉它的产品企划有问题。

    不知道是谁给他们做的策划?在饮料的营销上有几个规律是不能打破的,一个是先做尝试性购买,然后再做重复性购买,重复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做加量购买。加量购买形成重复之后,再做加量的加量。直到把量加到可以几个人分着喝,这需要几年的时间。

    饮料的购买形态有三类:一类是即饮形态,一类是餐饮形态,还有一类是家庭消费,三种形态有区别,竞争对手也不同。这个“瓶儿茶爽”明显的是进入即饮市场的。即饮市场是冲动消费,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但这个成熟市场是以饮料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形式决定的。对于“瓶儿茶爽”这个产品来说,是一个在成熟市场中的创新性产品,这个产品是需要消费者首先进行尝试的。

    市场的规则告诉我们,尝试性的饮料一般在350毫升左右,因为一个人去喝一个没有喝过的创新型饮料,正常的量应该在300毫升。所以350毫升勉强多一点。如果让一个人去购买该产品,尝试性的去喝,很快喝完,过两天他会再买。如果瓶子过大,喝不完,他下次就不会购买。这样的话就只能完成尝试性,而不能完成重复性以及后面的所有行为。

   “瓶儿茶爽”的瓶子太大了。作为快速流转品的新品上市,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重复性,就没有流速,没有流速就不是快速流转品,而该产品的价格定位明显是希望重复和快速。

    这个产品的广告势头很猛,但很多营销的方法和广告的使用不匹配,结果不用等也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