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本无派


  本来地产没有派,说的人多了就成了派。对于江湖上的人士来说,分派就意味着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指着华山或者衡山说道:这是俺的地盘。于是乎就衍生出了招数,研究出了自己的标签——所谓的武术套路,心满意足地做起了山大王,做起了掌门。

大体上想贴个标签的无非是想扬名立万,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好在既有的利益格局中分得一杯羹。地产也罢,拳脚也罢,无非如此了。

  最近,重庆的地产商们闹腾着搞了个什么联,又提出了什么海派、粤派、京派、渝派,尽管前面的几派标签贴的都光鲜,不过都是后面的陪衬,为的就是说出提出渝派地产的名头来。自今年春节以来,重庆地产傲秀群芳,大可以为自己在地产江湖已经有了开宗立派的本钱。于是媒体也拱出来,宣告进入了地产“重庆时间。恰恰这表达了重庆地产急于想在江湖上立足,期于找到一种自信。

  自信是这个城市最缺乏的,前几天看了一个十大城市推广语的帖子,重庆居然花重金请了个有名的大师憋了半天想出一句:“不到重庆 不知中国”,为许多人诟病,搞策划真赚钱啊。怪不得前几天在解放碑掉下来一块砖头,砸伤了5个人,结果三个是策划经理,另外两个是策划公司的总经理。

  在去楼盘看看,什么托斯卡纳什么雅典卫城的都来了,地产商拼命地山寨着欧美。借鉴与吸收异域风情本来无可厚非,国外同样也山寨着我们,中国风已经吹遍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关键是借鉴而不是一味的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认为如此了就可以长钱买高价了,将此作为攫取利润的源泉。

  活自己的,让别人定义,到那时候,渝派的帽子你不想要,别个也会扣到你头上。现在匆匆地泡制一定堂皇的帽子,不知道用意何为。是某些人想藉此来秀一把?还是推高或者拉动项目?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重庆本来就是个做楼盘产品的好地方,错落有致、有山有水,自然条件优越,打造出能超越别个的大师级产品,让他成为楼盘建筑的教科书,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想不渝派也难。现在谈“重庆时间”,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