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将走向何方


       SNS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你会惊奇的发现,虽然都是模仿国外的,但是做出来的味道都变了。

校内被局限在校园的圈子里,开心也不过是人们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叽歪,嘀咕等twitter的模仿者,依然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的社会是复杂的,SNS区别于论坛的关键在于它更强调你的圈子,更强调圈子内的互动,分享 。。。。你肯定要按照中国人交际的方式来经营SNS,我们看到开心的火热,校内的火热,不过是个假象,因为人们还没有选择的余地。

       开心网,这个基本完全拷贝自Facebook的网站,短短几个月之间发展了上百万用户,是眼下中国最热门的SNS网站之一。何谓SNS?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风靡美国的Facebook就是最典型的成功的SNS网站,而2008年中国最火爆的互联网现象就是SNS网站的遍地开花,其中大多数都拷贝自Facebook。其实去年我就加入过Facebook,但是登录的次数却很寥寥。英文界面毕竟是个门槛,除非你拥有一帮国际友人,否则你在Facebook上能招呼的就那几个面孔,游戏玩起来也不带劲儿。本土化了的开心网则迅速地帮我聚拢了几十个好友,平时在msn上没什么由头不太聊天的朋友,你能在开心网上看到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参加了什么投票,直接发生互动。Facebook红火的全部理由就是你的朋友在上面活动,你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你能用这样一个工具来更紧密地保持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即便大家都已经知道开心网上最热门的两大游戏组件“争车位”和“朋友买卖”都直接拷贝自Facebook的“Friends for sale”和“Parking War”,也丝毫不妨碍这两个极其简单的“白痴游戏”成为广大开心网民每天必玩的项目。“投票”是另外一个热门的小程序:你可以针对任何一个话题发起投票,听听群众的意见,投票的话题从“你觉得章子怡讨厌吗”到“这天气你在家还开空调吗”都有。开心网在这个意义上就完全是一个汉化了的Facebook,成功地把中国网民带入了SNS时代。

       比起更早玩SNS的以大学生为基础人群的校内网,开心网又更受白领人群的欢迎,据说不少办公室的网管已经开始禁止员工在公司电脑登录开心网,以免大家在上班时间也忙着“争车位赚钱”和参与各式各样的投票。不过说来好笑,玩了一阵之后,我和不少身边的朋友往往一边在开心网上玩游戏,一边感叹“我们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聊”——开心网上的小游戏真的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投票的话题有时候真是无聊到了极点,你在上面买了10辆宝马又如何,收到一堆钻石又怎样……但是,也许现代人就是这么无聊,在这个恨不得能在淘宝上买菜,人人都多少有点“宅”的时代,我们与朋友之间的社交在虚拟的空间里才是最活跃的。令我们感到轻松又开心的是在“开心网”买卖朋友,真正要大家约好时间一起吃顿饭的难度却在增加。也或许是吃饭、K歌这类传统社交项目实在已经被玩腻了,“又K歌,多无聊啊,不去!”。所以,在玩了一段时间的“停车位”和“朋友买卖”之后,很多人都翘首期待着开心网快点开发出新的游戏逗我们玩儿,也能让我们逗彼此玩儿,以免大家迅速厌倦而又一次陷入无聊的状态。

       三个星期之后的今天,我已经在开心网拥有8辆高档好车,2个马甲,每天买卖数个朋友做奴隶。不过,从刚开始一天要登录不下五次,见朋友必问他是否上开心网,到现在的一两天上去看一眼,挪下车位,如果再没有激动人心的新游戏出现,恐怕我对开心网的热恋很快就要烟消云散了。

   再看一下twitter的独特价值:

    Twitter是一个独特的社交网络,为企业营销战略提供了几种潜在的应用。与Facebook等其它社交网站不同,Twitter是一种“定向”(Directed)社交网络:A追随B,但B不一定追随A(相比之下,在Facebook中,你不能随便就将某人加为好友,除非他也将你加为好友)。这一特点使得人们能够利用Twitter更有效地识别目标市场中的意见领袖。去寻找那些拥有众多追随者、但自己未必追随很多人的用户。一旦找到这些关键的Twitter用户,就与他们展开双向对话。通过Twitter,你可以向目标市场传播信息,向客户提供内容,塑造你的品牌形象。但是,你还可以利用它掌握情报:追随你的(潜在)客户,“倾听”他们发布的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你能够从Twitter上的信息中获得很多情报:不只是消费者在谈论些什么,还有他们是在以怎样的态度谈论(也就是他们使用的具体措辞)。利用这类情报开发产品、服务和设计广告语,或许会更好地引起客户的共鸣。

    中国的SNS依然逃脱不了拷贝的模式,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多类似twitter的网站,比如说说 、饭否 、叽歪等,但都没有做出自己的特点。

    我在期待有真知灼见的人,开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