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世界环境日:生态友好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惟一标准
锲舍/文
关键词:环境日 生态 文明 气候变暖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电视报纸上照旧是往年的几乎固定的节目:红旗猎猎,传单飘飘撒撒,条幅铺陈,签名涂鸭乱飞,儿童彩绘,畅想地球“末日”.......我忽地发现,今年多了一个儿童时装表演:就是把一些有用没用的报纸彩画剪作纸儿童时装,让小朋友们台上学猫步,台下的大人们喜笑颜开......
我在想:世界环境日是不是也成了促进内需的节日?彩旗的销量又大增了吧?条幅的销量又大增了吧?一字性的签字笔又卖出了不少吧?那些表演过的废纸时装不知是进废品收购站还是进垃圾箱了?那么大的群众性活动,这个盒饭垃圾估计也产生了不少吧?
我发现:一个世界环境日,地球上的垃圾好像比平日里多了不少!
我不禁想起了:上周末,天睛气朗,我下楼倒垃圾。正如北京大多数小区的大多数垃圾筒一样的模样:两个垃圾筒像两个丑八怪、浑身散了架似的立在角落里,人未到跟前就闻到刺鼻的气味,原有的盖子一个早已不见踪影,另外一个也是破旧不堪,像折了脖子的脑袋搭拉在一侧。我似乎明白了外面那么多垃圾遗撒的原因了:原来大多数的人们总是屏住呼吸,远远地站在垃圾筒旁边,瞄准垃圾筒扔过去......你知道,不可能百发百中的。
人类几千年来,发明了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开采了石油煤炭,发明了钢铁、飞机、大炮、电灯、电脑以及核弹头,森林面积减少,沙化面积扩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基本上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增长是与生态恶化(请注意,在这里,我没有用“自然生态”这个词,而是用“生态”这个词,包括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生态两个方面)成正比例关系的。这一点,全球共睹!我想,经常光顾地球的那些坐在UFO里面的“外星人”也看在眼里吧?
在人类的脑门上写着一个词叫“科学创新”,人类忽视了:科学的目标是创新,但是创新未必是好事。创新的结果有可能是灾难,并且是大灾难,且不说这种概率有多大,只要一次,人类文明的进程就会倒退数十年,几代人的辛苦算是白废!正如2008年发生在华尔街的美元危机一样。科学创新是把双刃剑,人们只对其立杆见影的一面感兴趣,而对另一面麻木不仁。正是在科学创新一面之词的蛊惑下,人们惟效率马首是瞻,以仇恨、战争和饥饿相威胁,或者说自以为借口,争先恐后,急功近利,像特别能繁殖的老鼠一样,挟“核武器能把地球灭几遍”以令万物,把生态平衡置于脑后。
从规律上来说,过去人类对于“公平”和“效率”纠缠不清,争论不止。他们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逻辑错误:人类非常狭隘地把“公平”理解为利人不利已的静态式公平,把“效率”凌驾于“公平”之上。真实的逻辑是:公平是包括效率在内的动态式公平。人类几千年来,惟效率马首是瞻的非平衡发展模式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和例证。
正如邻里关系一样,评价人类文明与否,决不是人类自己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生态友好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惟一标准,而不是政要夸奖、学者吹捧、商业利润。
话得说回来,再说具体点吧!
这几天,世界两个主要政体当局中美两国正在商讨气候变暖问题,6月5日,温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还说垃圾筒吧。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垃圾筒就是一面再小不过的镜子,如果不能正视,小小的垃圾筒一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阿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