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中心何时转移到上海?


  世界金融中心何时转移到上海?

  综合相关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金融资产的缩水2008年可能已超过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经济产出。亚洲受金融危机的打击格外严重,不包括日本,亚洲去年的资本损失达9.625万亿美元相当干其GDP的109%,而全世界的平均比例是80%至85%。英国财政部13日宣布向苏格兰皇家银行(RBS)、HBOS及劳埃德TSB银行共注资370亿英镑。注资后三大银行一级资本比率都将超过9%,高于国际最低标准。  英国政府与莱斯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达成协议,为后者高达2600亿英镑“有毒资产”提供担保。

  世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负增长,最贫困的国家将遭受严重冲击。它预测,有129个国家今年面临着总计2700亿至7D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和援助的世行警告说,就算按照预测的较低值计算。国际金融机构也将无力填补缺口、世行说,这些易受冲击的国家中仅有1/4将能够通过创造就业或“安全网”计划缓解经济衰退。

 《华盛顿邮报》报道,根据一项有关“最具竞争力之世界金融中心”的调查,纽约与伦敦依旧名列前矛,巴黎与法兰克福排名则略为下滑。而亚洲和中东城市的重要性则明显大幅提升。华尔街金融风暴肆虐未歇,纽约世界金融中心的霸主地位似乎危在旦夕,至于哪座城市最有实力取而代之,根据上周一项调查,迪拜、新加坡、上海和孟买机会最大。

  金融分析人士、纽约亚洲协会副研究员扎卡里.卡拉贝尔说:“金融危机损害了全球对美国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人们将把目光投向别处。”他补充说,在资本和经济活跃度的地点发生转移之后,人们的信心就转移到亚洲了。

  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业这样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竞争力,来争夺亚洲的金融主导权。尤其是最近,亚洲各主要制造业大国中的大都市,如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首尔等地都鲜明地提出了具体的建立亚洲乃至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和实施计划。一场“暗地里”争夺亚洲金融主导权的激烈竞争,

  中国虽然不具备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那样周密的金融体系,但中国则具备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各种条件:中国有很多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而且有很多已经或即将在香港、上海股市上市的大企业,储蓄率较高的中产阶层也在快速增加,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优势和大规模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再加上非常好地吸取了东亚成功的经验,中国再次展现了超乎寻常的经济增长表现。中国目前还处于一个繁荣的阶段。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打乱了世界大银行的市值排名,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而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则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榜上位置。  在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前10名银行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日本三菱UFJ银行、美国高盛公司、中国交通银行。前10名中国占了四席!

  如何面对强大的中国?美国若陷入经济衰退,亚洲的出口商就会有明显的感受。世界银行估计,美国消费每下降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损失0.5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预计,美国的经济衰退会令亚洲新兴工业国的经济增长率至多减少2个百分点。高额外汇储备、改良的金融体系及较强烈的政治干预意愿,使亚洲具备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初始条件。但亚洲无法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倘若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比较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那么这种衰退就非常危险。

  上海市政府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设定:上海可以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短期目标应以强调先行先试和营造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长期目标则应该更注重建立有效的市场体系,从制度上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政府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争取金融先行先试和营造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增强上海金融中心服务全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金融危机后最大的机遇在于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更加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及更多可供选择的高级金融人才。

  从长远来看上海的目标是类似于纽约的全球金融中心,主要是为国内的实体经济服务,而香港则是要成为类似于伦敦的离岸金融中心,主要是为外部经济服务。上海立足人民币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上,上海曾提出要开展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允许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香港是亚洲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的门户。它吸引投资者的优势在于:金融业的自由度、开放度、法律制度、人才、信息、行业监管等都属世界一流。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目前世界在看美国,美国在看中国,中国在看自己。而唯有‘中国特色’最具备早日重新崛起的潜能。其东山再起,或许意味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萌芽。”

  也有观点认为:成为金融中心远不止需要拥有大量资金。其他基本因素还包括:具有信誉的司法框架、技术劳动力、优秀的监管人员、可兑换的货币以及作为后盾的具备相当规模的实体经济,亚洲金融中心仍难赶超华尔街。华尔街在当前金融危机中遭到破坏的业务并非必然会移向亚洲或其他金融中心。外交学会经济问题研究员布拉德·塞策说:“亚洲不会成为华尔街,因为亚洲不具备同等的风险操作文化。这种华尔街文化会消失,由敢于冒险、高度杠杆化的金融机构所构成的华尔街生态系统不会移至其他地区。”

  亚洲要求提升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的带领下,亚洲而今成了世界的债主,储蓄规模列全球之冠,正在寻找投资目的地。但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发达国家所掌握的大量技术专利和资本货物上的绝对优势,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所以,中国必须做长期努力的准备。

  蔡律  2009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