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旅游产业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对旅游产业的行业分析
一、行业特点分析:
1、旅游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1)旅游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有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多是有永久价值的。如长城、故宫永远都是旅游者的神往之地。这些资源在利用上具有“永续性”。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旅游资源也会层出不穷,新的旅游景观也会不断出现。有永久和无限的资源作为后盾和基础,旅游业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2)人类永恒的进步决定了旅游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在未来地发展中,社会劳动生产率地继续提高和社会财富地更大积累,那时人类将更需要旅游,旅游既是人们的发展资料,又是人们的享受资料,是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综合。旅游将同食品、交通、信息一样,永远处于“朝阳”状态。
(3)从现实来看,旅游业在全球各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并已成为独占鳌头的“领衔”行业。
1950年,世界旅游人数只有252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只有21亿美元,而到了1989年,国际旅游人数增至4.03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2087亿美元,从50年到89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增长16倍,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近100倍,平均增长率高达12.1%!到2000 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到了6亿多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了4760亿美!旅游业真正成为世界第一个产业。
2、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业不仅包括旅馆、交通和旅行社几个方面,而且涉及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建筑业、银行业、邮电业、商业、农业以及文物、卫生、教育轻工、纺织等行业和部门。它的发展需要得到这些行业的协作、配合与支持。旅游部门每增加一名服务人员、社会上就要增加5名间接服务人员相配套。
3、旅游业有很强的季节性。
由于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节假日等的影响,使得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炎热的夏日,地处海滨的旅游地可能对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应接不暇,旅馆爆满,交通堵塞……而在严冬时节,那些最寒冷的地方可能最具有魅力。哈尔滨的冰灯、阿尔卑斯山上的滑雪正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地旅游者。
4、旅游业有很强的波动性。
旅游业是一个波动性很大的产业,如地震、瘟疫、战争、政治动乱以及经济危机等等自然、社会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甚至产生致命的打击。去年“9.11”事件使全球旅游业总体发展停滞并下跌了1.3%!旅游业虽然具有脆弱性,易受打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易于建立、恢复和发展。如98年的政治风波中受打击最直接的是旅游业,而经过短暂时期后,率先恢复并进一步发展的也是旅游业。到1992年,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达400.6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39.5亿美元分别比89年增加1.7倍和1.19倍。因此,旅游业既是易受波动,同时又是具有较强生长力的行业。
二、子行业及经营状况分析
旅游产业是由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点、交通运输、商业、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宣传出版等众多行业和部门组成的复合型产业。其中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点是三个最主要的子行业,分析如下:
旅行社
在1985年国家出台旅行社管理条例之前,旅行社行业是一个垄断行业,管理条例出台之后旅行社数量迅速增加,90年代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2001年底统计,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比2000年增长19%,伴随这种数量上的增长,旅行社市场的集中度逐年下降,竞争日益激烈。
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平均每1万人就应当有一家旅行社,按此计算,我国旅行社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与旅游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不相适应的是旅行社行业整体发展呈下滑趋势。由于旅行社没有占据自身应有的市场空间,目前的旅行社还远没有担当起旅游业务主渠道的作用,下表能够说明部分问题。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数量之比
项 目
|
总 数
(万人次)
|
旅行社接待数
(万人次)
|
占总量(%)
|
|
入境旅游
|
8348
|
1144
|
13.7%
|
|
国内旅游
|
74400
|
4300
|
5.8%
|
|
出境旅游
|
总 数
|
1047
|
430
|
41%
|
因私出境
|
563
|
430
|
76%
|
以上表的数据说明,从入境、出境、国内三个市场来看,旅行社目前服务的市场只占整个旅游市场的很小比例(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国际市场的比例稍高于国内市场。因此,尽管旅游市场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旅行社行业的投资收益却呈现下滑。
在国外,“要旅游、找旅行社”早已是生活常识,但在我国还远未达到此理想状态,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我国旅行社普遍缺乏信誉,目前还存在着结构性缺陷,用四个字描述就是:散、小、弱、差。2000年我国旅行社行业营业收入加起来才469,9亿元,而美国运通公司一家旅行社2000年的营业收入就达1940亿元!我国旅行社的业务定位也不明确,大旅行社批零兼营。小旅行社也做批发业务,产品雷同,恶性价格竞争,小旅行社信誉差,服务质量差,客户投诉多;另外,我国旅行社的集团化程度较低,我国现在的旅行社多停留在地方这一层次上,缺乏跨地区性质的企业集团,全国统一的客户网络尚未建立,许多旅行社虽然名称上相同,但和中央社之间也仅有业务上的往来,并没有资本上的关系。
旅游酒店
从总体上看,酒店业的现状是保持缓慢增长,呈现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2000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饭店10481家,比去年增长49.98%(原来作为“培训中心”、“招待所”、“公寓”使用的住宿设施主动要求纳入旅游饭店管理)。同期酒店业的收入是862.27亿元,仅比去年增长2.0%。,
酒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90年代初期,受到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高达20%的资产回报率掀起了各地大建酒店的热潮,我国酒店的客房数从94年以来都保持了年均10万间的增长速度,而市场需求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数字,造成市场竞争加剧,十年间全国酒店的出租率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98年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近两年虽有所好转,但基本格局仍未改变,高档酒店不惜大幅降低价格以提高出租率,导致部分高档酒店出现亏损。我国酒店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体式经营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要求,在美国,98%的酒店是以连锁或者集团方式经营,联合经营在品牌、客户网络、成本等等方面拥有单体经营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我国酒店目前以单体式为主,这种酒店的地域性很强,业务空间有限,竞争力较弱。
旅游景点
2000年底,我国共有2726个旅游景点,相对于旅行社、酒店类企业,旅游景点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主要原因在于景点拥有垄断性的资源,不同的旅游景点(尤其是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的特点不同,很难被复制和模仿,因此竞争趋于温和,并且游客数量随着行业的增长而平稳上升,导致景点企业的收入比较稳定。但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旅游者可支配时间的趋同性,并且带薪休假尚未普及,造成旅游假日型的淡旺季之分,在旺季,景点的由于容量有限,接待能力不足,游客大量涌入,影响游玩的质量,对旅游景点也产生一定破坏,在淡季,旅游资源又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旅游高峰创造的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8%。
人造景观的独特性不是很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人造景观的开发在很大程度是起到了旅游资源的补充作用。如杭州,在“宋城”出现后,作为旅游杭州的补充内容,仅第一年就接待了近300万游客,正是由于这些人造景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便纷纷仿效,在缺少客观周密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一轰而上,以致于投资者苦苦经营,难以为继,到如今已几乎泛滥成灾,仅西游记宫全国竟有近40家;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分析公司的一份《新型娱乐设施市场潜力调查报告》表明,目前中国主题公园70%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而国内旅游人士估计,在中国目前的2500个主题公园中,约有2/3景点难以收回投资。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讲,投资于该类公司就不可避免地“与风险握手”。
三、旅游度假村分析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度假村,即:当代康乐型度假村产生于80年代末,而中国旅游度假村规模的发展,则是1992年随着“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而开始的。
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苏州太湖、无锡太湖、上海佘山、杭州之江、福建湄州岛、福建武夷山、广州南湖、北海银滩、昆明滇池、三亚亚龙湾等12个地区试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国家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和兴建地方级旅游度假区和度假村。到目前为止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1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100多个,其中三分之一为海滨度假,三分之一为内湖度假,其余三分之一为山地、温泉、江河、森林、人文景观、冰雪旅游等度假类型。
第二节 对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
一、“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其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突出“六个坚持”,全面夯实基础。一是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全面发展旅游大产业;二是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全面开拓旅游大市场;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行业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六是坚持动力产业、质量为本和全面创新的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地作用,全面夯实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基础。
二、我国对旅游产业的税收政策是:
1、营业税
我国旅游产业实行的是营业税,税率为按营业额的5%缴纳;
2、城建维护税
城建维护税按应缴营业税的1%——7%缴纳(根据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分别按以下标准缴纳: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为县城、镇的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为1%);
3、所得税
所得税缴纳为:(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33%;根据国家对旅游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开办的旅游企业给予减免一年所得税的照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