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京的葬礼规格——不能不说在前边的话?
关键词:罗京的葬礼 公办葬礼 央视遭遇的第二场大火 多尔衮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6月5日早上因淋巴癌在北京307医院去世,终年48岁。
这一消息当天就经由网络广泛传播,在写字楼与办公室、以及大街小巷中无孔不入地渗透,并在所有媒体中确认。当天下午4时许,治丧委员会名单确定,主任焦利台长,副主任是张长明、罗明副台长。治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欣雁。成员包括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等近30人。
6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放了一期临时赶制的纪念罗京的特别节目,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朱军、水均益、李梓萌、白岩松、马斌等同事陆续赶到307医院的灵堂吊唁。
权威消息说,要给罗京最高级别的葬礼。
从6月5日灵堂向公众开放至7日,共有4600名群众前往灵堂表达哀思。央视各级领导和主持人、罗京生前同事也都前往表达了哀思。罗京生前的工作单位央视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罗京病逝后,对于罗京的追悼会将给予最高规格,11日台领导和各中心领导都会去送罗京最后一程。追悼会将于11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先是家属、央视领导和工作人员悼念,然后在10点钟左右再向社会公众开放。追悼会的主持人会是新闻频道的主持人,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定人选。
死者为大,这是传统中国的意识。
我们不需要宗教里所谓的超度,但不管有没有天国,不管有没有那个“天蓝色的彼岸”,不管有没有那个极乐世界。我们需要让逝者能够安息,
一切是非功过,都成为过眼浮尘。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京的葬礼也会成为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历史,包括我们的评论与分析。
罗京没有犯什么错误,应该说是个好人,任何为人低调、一生清白、业务精湛的明星人物的英年早逝都会让人扼腕叹息。连续五年的“十佳”称号更使他成为华语的播音主持界响当当的人物。
但48岁就离开人世,罗京可谓没尽到为人子的“应尽责任”,按照古礼与传统儒家的标准,是要被人骂的,毕竟没有对家中的老人充分赡养,为老人送终。当然我们不会如此残忍,不应该在罗京家人、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粉丝们的伤心之处撒盐。
由于病痛而离开这个世界,他又有什么过错!
但既然被人吊唁,那么就应该可以容忍别人对他多说几句,特别是葬礼的规格上。
从罗京去世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与损失。
即使不考虑全国人民对此事的关注所耗费的时间,即使是那些身价不菲的明星大腕、央视的那些哪个都是身价上千万明星主持人、每秒都价值数万的央视时间。都用来悼念这个为央视服役26年的主播,其中在直接与间接损失又如何计算!
罗京不是被作为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好人;而是一个工作中的人,一个政治的符号来悼念的。
这从把罗京的灵堂设在央视内部接待吊唁就可以看出来,当然307医院也接受民众的悼念,这也给了普通百姓一个寄托自己的哀思的机会。
试问,即使是政治局委员,即使是前任总理、主席或者是总书记,其去世的消息也未必有如此的轰动的吧,其生平的祭奠性节目都未必会如此迅速地在当天晚上的新闻中播出,并占据那么长时间的国家级媒体的宝贵时间的吧。
究竟应该给罗京什么规格的葬礼?这就成为值得理性地做些分析与评论,而且颇耐人寻味的事情了。
著名策划人秦全耀在其博客中说:中国有国优、部优、省优和市优,人死了又有国葬、省葬、部葬、市葬及处葬、科葬、股葬等,甚至在死后的讣告上还要特意表明死者生前地位显赫并非公仆,曾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罗京治丧委员会的规格表明,罗京死后的葬礼级别不会低于“部葬”。老秦说,如果死个中央台副台长、人民日报副主编、新华社副社长什么的,由中宣部副部长领衔担纲治丧才是常礼。如果只是个中央台和罗京相同级别的一般干部死亡,不可能招来焦利副部长亲任主任治丧。在中国,《新闻联播》是个例外,不信换个位置,罗京是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同一级别逝世,此待遇甭想。
从央视名嘴到封疆大吏之间,原本就有密切的联系,详见本人在2008年10月24日写的文章。
所以在本人感觉,这种高规格的葬礼就必然不是家庭行为,而是机构行为,由于央视以及《新闻联播》在中国的特殊性,势必上升到国家层面。而不管是什么规格的葬礼,其花费肯定不能一概由其家庭自行承担,姑且称之为——公办葬礼。
每个人都有百年之后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期待享受极高荣誉而去,被后世牢记在心,而每个人都在心里暗地里较劲的——千金一誉嘛!
罗京是带着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这些职衔离开的。
一旦罗京用了最高级别的公办葬礼,那么全国十多亿双眼睛都在看。而且这一事件势必远远地波及国际影响。
一旦这个口子一开,以后如何去平衡其他人的心理?
《新闻联播》的主播的位置独特——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在中国的位置独特,那么那些依然健在的人,对于如此厚葬,在罗京之前谁都没有奢望,在罗京之后谁又不去奢望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
新闻编辑部副科长的职位——这大约是他的行政职务,放在央视,有多少在此职位以上的人?在罗京的葬礼之前谁敢奢望,在那之后谁不奢望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
中共十七大代表的政治身份——那就更是人数众多了。以往的与依然健在的、且没有犯什么错误的人大代表,或者即使犯错误在有生之年没有被查处出来,遭遇查办的,在那之前谁敢奢望,在那之后谁又没有理由不奢望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
央视的其他名嘴们都在看——都是在央视工作,都是为央视立下汗马功劳的,比如水均益、白岩松等等明星主持人,他们的明星指数恐怕哪个也不输给罗京的。
既然是部级厚葬——还有那些副部级、部级领导,那些书记省长之类的封疆大吏们,假如偏巧在任期间,在世期间都没有犯什么错误的,或者即使犯错误在有生之年没有被查处出来,遭遇查办的,是否也可以期待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呢?
任何人都有理由期待他能够得到高规格的葬礼。
虽然本人平日不是很关心从《新闻联播》播报的新闻,但毕竟罗京是从1983年开始新闻联播的主播工作,以庄重、沉稳、大气的风格赢得了全国观众的欢迎的主持人。
其实央视有很多名牌栏目,他们都有更为客观的报道与更理性的深刻评论,他们的言论更为深刻且有更高含金量,还有数以百万计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的新闻与媒体工作者。难道只有罗京是值得如此厚重的公办葬礼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像本人这样,不很关注来自《新闻联播》的声音。
但毕竟是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花费在国家的新闻主播身上,是否有其难以言表的原因呢——不知道国外的媒体是否有相应的损害中国基本利益遐想与主观臆断!
这或许会被某些人认为是较劲的说法,特别是沉浸在沉痛之中的人。
较劲俗称“攀比”或者“红眼病”,是人人都难以避免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在公有、国有制、吃大锅饭,高平均主义的社会阶段,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其心理状态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而遭遇不平衡,比如:
谁比谁差?差在哪儿了?
他比我哪儿强啊?我哪儿不如他啊!
凭什么他就可以那样,而我们就只能这样?
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罗京的高规格葬礼的花费谁来买单的问题。
韩国有“国葬、国民葬等”,分别是国葬由国家出资为其准备;“国葬”的葬礼时间为9天,葬礼所需的一切经费都由国家负担,举行葬礼的那天国家公务机关休息一天;“国民葬”的葬礼时间为7天,国民葬是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为其准备的葬礼,葬礼所需的一部分经费由国家负担,国家公务机关不休息。
罗京的葬礼被提高到这个层面,让其家庭承担其相关的费用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就如水开了,就不可能一直沸腾下去;即使再眩目的烟花,看过之后都会有审美疲劳。有的时候心理添堵,取消了觉得心理空落落的。
央视在元宵节晚上的那场大火给国家造成了十多个亿的损失,这个口子一开,难道就不担心会引发群体性的效仿行为吗?
看破红尘的人大体都不会去攀比,但毕竟我们都生活在俗尘中,虽然大家知道,那不过是个特例,还是要心理不平衡一番。这种失衡状态是否会影响尚且在世的这些人的工作情绪?
从造成不平衡到消除不平衡,中间所动用的财务投入,又岂止是我们平头老百姓所能够想象的。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地说——这难道不可以被看做是央视遭遇的第二场大火吗?
客观地看,这种逻辑虽然有一定道理,却是杞人忧天。
其实罗京所得到的高规格的公办葬礼的待遇有很大的偶然性。
偶然在于元宵节的那场大火,还在于那场大火之后被牵连进去的央视20多个官员,恰巧面临台长易人,赵化勇隐退,焦利新官上任。偶然性还在于政府在遭遇信任危机与权威度下跌的时候,必然要采取一些行动,来维持自己的形象。
罗京的葬礼就成了关键节点的一个关键性的事件,成为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张牌。
但种种偶然因素所得到的必然结果,这些都是我们一定要面对的——这就是中国特色。
以如此高规格的公办葬礼方式给一个普通的新闻主播送行,以往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惯例也是要被打破的。
任何事情都有开先河的,但开了先河的意义何在呢?难道就是为了安慰国家电视台的一个小小的工职人员?
有愤青说:罗京不过是政府的一个忠实的传声筒,一个被抹杀了个性与自我的人。工作并不能给他带来法自内心的快乐,以这种方式结束未必就不是一种完美的解脱。
但我们最担心的恐怕就是未来了!
最后再说两个历史故事。
清代开国功臣多尔衮,由于顺治皇帝年幼,多尔衮身为摄政王、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在死后被以国葬的规格入土。虽然最后也被后世平反昭雪。但毕竟也是一波三折。
顺治帝虽然对多尔衮擅权积怨在胸,但仍诏令天下臣民易服举丧。柩车至京,他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迎于东直门五里外,跪奠三爵,大恸”。下诏颂扬多尔衮谦让之德,及平定中原之功,而且“中外丧仪,合依帝礼”。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死后的尊荣,也达到了顶峰。
但那之后多尔衮却没有得到安息。顺治八年正月,顺治亲政,二月就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顺治采取什么措施呢?籍其家产,籍没,抄家,罢其封爵,原来封什么都罢免,撤其庙享,诛其党羽,多尔衮党羽杀的杀,放的放,贬的贬,不仅如此,据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这里面记载说: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我们不评论这件事情是不是过分,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对多尔衮之恨可谓咬牙切齿。
现在说这个故事难免让人心寒,但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历史上的政治。
另一个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仅仅以最简单的规格入殓发丧,最终却得到了全尸,并一直受到后世敬仰。
每个规格的葬礼都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是要投入巨资的,更是要盖棺定论的。而通常人在作古50年之后,再做盖棺定论才比较客观!
难道罗京就真的禁得起50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的评说吗?
考虑到这些因素,作为罗京的家人、亲人、朋友、同事、粉丝以及真正的朋友们,难道不该低调一些吗?
贾春宝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