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鸿章传》记载,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后,清政府通过美国驻华公使向日本求和。日本政府趾高气扬,蛮横要求清政府派全权代表到日本马关谈判。战败后出国谈判,这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海属首次。清政府派出两名朝廷使者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嫌规格不够,不予接待,实际上被赶回中国。迫于无奈,由时年73岁的清廷重臣李鸿章忍辱来到日本马关。谈判刚开始,李鸿章就被日本浪人所刺,左额中了一抢,只得在病榻上坚持谈判。中国代本想少割地、减赔款,但几乎没有谈判余地,日方扬言兵船已准备妥当,限期不签就扩大战争,并威胁说:到时全权代表能否安全回到北京,日本政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人民遭受空前屈辱。这就是被后人讥为“床前外交”的马关谈判,中华民族衰落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跨入近代历史的标志,到今年已经整整过去了16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80年,中华民族接连不断地遭受外来侵略,陷入了屈辱、衰弱的痛苦深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88年,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复兴道路。当然这不是说我党一成立中国社会立刻就改变了面貌,也不意味着党在前进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而是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有了正确方向,有了胜利希望。
中国共产党88年的征程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跨越: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跨越;经过29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努力,中国由此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实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跨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勾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的169年,中华民族的两种历史命运相比之下是何等鲜明,人民的处境也截然不同。有了中国共产党是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近现代中国史的对比发人深思,再联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强国盛社会主义兴,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从“床前外交”说起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