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批评》之网坛纵论(五)


对网络作者的一点建议

     文学只有一个,不论网络的还是传统传媒的,其本质是贴近人心逼近人心深入人心。不能因为网络文学的表面的不同而放弃文学进入人的心灵世界的本质。
     网络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的作品已达到和接近作家水平,但总体上无法同传统文学抗衡。这一点我以 前说过。确实有不少的网上文学青年来势很好,但只是来势或曰基础,离作品还远得很,离成熟的作品差距更大。我们不能以作家不成功的作品为标准,觉得自己写 得蛮好嘛。我们只能以公认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为标准。
     我尤其反对有基础的网络作者搞似是而非的评论。浪费精力耽误创作,划不来。有益的批评不是想说啥说啥,说啥是啥。要象拾垃 圾的人那样,下功夫去搞。或者谙熟创作发展过程,三言两语说到关键处。把评论理解为捧杀棒杀、摆事实讲道理、谈阅读体验,都是评论的不幸,尽管评论离不开 这些。
     既能写好作品又能写好评论的人老实说不多。不是说能提出新观点的评论就是好评论。再说,你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为啥要搞评论。创作毕竟高于先于评论。
     而我们许多网络作者太好标新立异,太好争论。去年有朋友提出青青草争论不够,我就说过,没有争论何必非要争论呢,作品是写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看到有才华的男女争得赌狠,我真地非常心痛。
有人可能要问:你想独占批评话语权?错了,裘千丈自知年老且时间有限,搞有份量的作品要靠青年。我愿把几十年业余写作或对或错的经验告诉大家,或许能起点前车之鉴的作用。而且我仅仅是一名网友,说什么也无关紧要。但青年人像我这样没事找事,岂不是耽误大好时光?
     当然,你如果并无多大才华或并不想出什么作品。只是玩玩,玩玩什么也无所谓了,想干啥干啥。这是网络给你的权利和自由。凭心而论,这样的人是看得出来的。对他们就不能苛求了。毕竟不是人人愿意人人可以当作家。
     (2000年5月4日)

谁是作家

       我真的不知道怎样才叫作家,好象网上的作家很多,每日每时在教导网友这样那样,并且一点也不宽容大度。其实那是一些伪作家,只有他自己心里承认他是作家。
       因为作家上网身份照样是网友。且哲学家、数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立身立名靠的是赫赫功勋,作家立身立名要靠煌煌巨著。 如果一个教师、公务员、读了五本著作的哲学著作、学了高等数学的就可以称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数学家,是不是有点好笑?即使你网下著作等身,在网络中说话也只能是一家之言。
       有人说,作家是一种职业,专业搞创作的叫作家。如果这么说,这种职业就同其它职业一样,没有特别的荣耀感和耻辱感。虽然不同职业总会形成一些职业优势,但一般不会赋人以才华和灵感。同一职业中出类拔萃的总是少数。专业的并不一定比业余的写得好。离开具体作品,这话真是难说。
       很多人借作家的强势群体优势张扬自己,好象是作家协会会员就是作家了,是作家了就高人一等,不甘做网友,不齿做网络写作者——病态!
       网络写作群很复杂,开口你丫闭口傻逼固然不好,自称文盲流氓固然也不好,但拿这个包括读者游戏者在内的群体去同吃职业饭的作家队伍比,本来就很滑稽。我觉得有人既然不甘与网络为伍,何必上网找气受呢。
你硬从网络写作者中挑出冒尖的去同作家比,说不定你挑的就是作家协会会员。真的没有谁表榜自己是网络作家,那是裘千丈式的批评者的说法。
       吴过每每对有基础的网络写作者发出一个过来人的忠告,尽量向大作家学习,扎扎实实用功夫写得好一些。我觉得这样的告戒远胜于对网络作家万炮齐轰,因为对网络作家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群落发炮,既不能证明你所持的传统作家立场,还会伤及一大批上网文学爱好者、读者。
       网络写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批判讨论,但首先要把自己置于其间。因为你上网发帖子,你就是网络写作者之一。网络只承认你这一身份。你想同所谓网络作家划清界限,只能说明你批判的出发点立足点都是网络的一个异类,是一个标新立异张扬自己的家伙。当然你可能成功,但征服是要花费代价的。我怀疑这样的付出究竟有没有必要。
       网络同社会一样浮躁,庶几不知创作与批评为何物。原谅我还是这句话。许多对于网络作家的批评,并非网人自省,恰是网络山头主义和网络英雄主义的表现。   
(2000年5月5日)


网络时代无隐私?


       网络时代无隐私,似乎是一种权威性的判断。美国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就这么说。
       试想,当网络发达到人的生活起居、阅读爱好、友情来往、购物与服务都由网络控制安排,你只要想一下,甚至想都不用想, 牛奶就热了,三明治送上了餐桌,电视已经打开传送出你需要的节目,你想送给情人的鲜花一接信到息就驱车赶来,你的一切都交给了网络,交给了与你相关的服务商,你还有什么隐私可言?科学已经发达到这种地步,你不想交出私人信息就别想得到网络时代方便至致的服务,你就要退回到田园时代自给自足,可惜高楼林立何 处有你安身立命之地?
       而且世界上总有一些包打听专靠收集利用别人隐私谋求自己的幸福与满足。搜集客户信息不再是什么难事,使用一个专门程序上网就行了。现在你的伊妹儿不是已经被人收集出售经常收到一些毫不相干的广告和骚扰性信件么?
       当上网越来越成为企业和机关普通员工的工作方式之后,网络监视也必不可免,人家出网费发工资一定要知道你究竟有没有为公司卖命有没有出卖机密。你想不被监视也只有与农耕时代的农夫和渔夫为伍。
       同工业时代资本家与机器希望工人成为奴隶一样,使用网络的老板与电子供应商一定想把员工与顾客牢牢抓在手里。电子供应商掌握的顾客秘密越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有可能稳操胜卷。
       尽管被监控的滋味人人都觉得不好受但不得不受。谁也不可能始终拒绝网络拒绝工作拒绝社会化了的服务。
       如果仅仅是被知道而不导致被干涉被骚扰,对最具忍耐美德的大多数中国普通员工与普通网民来说可以忍受。普通老百姓不贪污不涉黄不违法担心什么?你想知道就知道,知道了又怎么样呢。
       问题在于不是知道了没什么事而是麻烦事没完没了。不仅被收集被监控,而且要被干扰被限制,甚至横祸飞来。你的隐私被人 合盘脱出,在邻里间网络上流传;你的一举一动被盘查和责问,动不动被训斥;电子供应无休止地缠着你推销,电子信箱塞满污七八糟的广告;你的正当权力被粗暴干预,正当爱好被讽刺被嘲笑;你的弱点被牢牢捏到别人手里,甚至一不小心被别人窃取了你银行帐户的密码。
       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可是该发生的已经发生,并一定会继续发生着。
       由于一种错觉网民们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谁不认识谁干吗为你保密流传就流传,让度就让度呗。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网络必须收 集你的信息,以便确定你是谁,谁该不该为你服务。一旦登录保密的难度很大,而流传却是轻而易举。西方无隐私差不多是一种公认的事实,即或个人隐私不被别人调查和窃 取,为了某种需要自己也可以出卖。

       上海雨人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网络神探”就是对员工上网实施监控的一种软件,已经为不少企业所使用。一位国外生产监控软 件公司的老板说,如果54%的公司监控自己的员工,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就摆在了眼前。
       与此相反,网易向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的最新网上寻呼软件--网易"口对口"测试版,网友可从该网站上免费下载。 据称“它具有以下强大的功能特点:? 提供按星座、兴趣、年龄、交友目的等不同类别的搜索引擎;实时最cool最hot站点排行;轻松隐藏你的口对口ID号和IP地址,保护你的隐私;更可以把一些你讨厌的家伙放到忽略名单,免受他们的骚扰;向网友诠释你的心情和意图;网页留言;监控你的主页;生动有趣的语音聊天;完全兼容ICQ;还有许多独特 的功能等着你去发现呦!” 在网易公司组织的"有奖预订"活动中,预订注册人数高达96671人,可见网友对于使用方便与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是非常感兴趣的。
       虽然效果究竟如何,必须用了再说;虽然这个软件即便非常地好,也只解决了汪洋大海中极少一部分隐私权问题。然而毕竟有 了一个开端,标志着网络已经注意到人文关怀问题,有了尊重隐私尊重自由的意识,即便第一家软件做得不够好,后面总会有好的跟上来。果能如此,网络时代无隐 私的残酷现实,也许会被某种这种的办法所取代。彻底解决问题,恐怕要靠国际间的协议和各国同时立法来解决。网络时代本是诉讼密集的社会,多一部国际互联网 法又算什么呢?
(2000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