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母亲上天堂


  






如果有天堂的话,母亲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入驻者之一。  

2009年7月10日,我和我的兄弟姊妹把母亲送进了天堂,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自己的梦想和期望。

临行前,我亲手为母亲写了悼词,寄托十个子女对母亲的崇敬与赞誉。我在悼词中写道:母亲历经坎坷,饱阅沧桑,不屈不挠,宽厚待人,巧手成就巾帼志,铁骨柔肠丈夫心,无论为妇、为母、为女、为媳,都是人中楷模,令人敬仰。  

在充满艰辛与磨难的人生中,父母养育了10个子女,虽多次遭遇挫折甚至绝望,父母不曾失散或遗弃一个孩子,这在那个心灵扭曲、经济窘迫的年代,堪称奇迹。1979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顶着各种压力支持孩子们上学,先后培养了三个大学生、两个中专生,使我们家成为当地进入大中专学校读书最多的家庭。受其影响,兄弟姊妹在子女教育上更加投入,因此在第三代中又培育出了四个大学生,这是父母给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母亲闭目之前,等齐了全部子女,我有幸为母亲喂了最后一口水。可惜,没有听到母亲最后的嘱托。母亲安静地去了,没有任何要求和抱怨,母亲去的安详而宽慰,在最后一瞬间,我还看到母亲嘴角的微笑。
 

    母亲过世前,度过了十三年的偏瘫岁月,她坚强、达观,宽厚、知足。受财欲驱使,我未能在母亲病榻前守候,但知道母亲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维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与和睦。  

我知道母亲的病是劳累所至,更知道母亲的病出于对子女们的耽心,母亲第一次因病住院时,我亲眼看到母亲趴着床边哭嚎的绝望呼唤。我曾接母亲来省城治疗,但没有拗过母亲回家的渴望。  

面对母亲的遗像,我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我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吗?母亲一生承担了对10个儿女的养育责任,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我自己为什么更多时间沉浸在个人成与不成的苦恼之中不能自拔呢?换位想想,如果我们有10个子女,我们有能力、有耐心、有毅力完成对他们的养育吗?  

我只有一个母亲,但陪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很少很少,我经常在不得志的时候远离母亲以掩饰自己的灰色心情,但我忽略了母亲对温情与团聚的期待与渴望,我误读了母亲的情感,只希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带给母亲惊喜。其实,儿女绕膝、相濡以沫远远胜过金钱与荣耀堆积起来的快乐。 

在十个子女中间我曾经是母亲的骄傲,也曾因为家里提供一点点地资助而自大,现在看来,着实可笑,比起父母所付出的心血和煎熬,我们一时一事的资助,只不过是瞬间的良心发现。  

父恩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给予儿女的关爱与奉献永远不可估量、不可复制、不可交换。父母去了,他们去了灵魂的天堂,而我们有责任将他们的精神与人格传承下去。  

生命好比一种价值接力,一代人要做的不只是自己的成功和辉煌,更主要的在于为下一代、更下一代的成功与幸福积蓄力量。 

现在看来,对母亲最好的思念就是走出狭隘与偏执,给身边的人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幸福,让更多的人在感受关爱的同时献出关爱,这样,母亲的灵魂才会在天堂里永恒。

母亲到天堂去了,她指给我们通往天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