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绝笔墨宝


 

季羡林绝笔墨宝

 

季羡林先生711日上午9时病逝,他在710日下午,留下了最后的墨宝。我的朋友江力先生发来墨宝的照片,说:“孔老师:老人走了,留在世上最后的墨迹竟然和孔子卫视,和我有关(国内报道很多,但真迹尚未见天日,给汤乐师、赵为民老师等老师看过),幸也还是不幸?天佑可爱的可敬的慈祥的季老,一路走好……江力”。

丁刚先生撰文曰,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连日来读了数篇《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的报道,有的在文中提到维族用的是“抗议者”,提到汉族用的是“暴徒”;有的报道把暴乱称为“流血事件”,并说是由维族人抗议“不公正待遇”而引发的……我起初认为这是西方媒体的偏见所致。但8日网站上的变化,简直无法让人容忍。“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首领热比娅的头像在显著地位出现,链接的是她的文章“维吾尔的真实故事”。而另一篇找不到署名的文章的标题是“乌鲁木齐的起义”,副题是“北京镇压了穆斯林少数民族”。用不着再更多地引用这些文章里的话,因为这些胡言乱语翻译过来,是对视线和心理的极大污染。是的,《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可以辩解说,这就是平衡与公正。但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如果在“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某家媒体用“纽约的复仇———穆斯林少数民族对美国霸权的抗争”这样的标题,来评论这件事情,他们还会认为这是平衡、公正吗?!

谢选骏文章《苏联与中共的比较研究——苏联亡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曰:中国人口长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到19世纪初全球人口10亿,中国有四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0%,但清朝这个世界大国的解体过程使得中国人口增长萎缩。到1900年,中国还是四亿人口,但是下降到只有全球人口的25%左右,1949年是22%1980年是22%,现在2007年只有19%。要是继续实行现在的强制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在100年后将不到5亿,200年后将只有1亿左右、300年后将只有2800万。当然在这之前很久,中国早就被外敌入侵毁灭多次了。停止增长的中国人口,将使中国再次成为别国联军的跑马地、演兵场。

711日睡前,读了点王震将军的资料。王震将军临终叹曰:“毛主席,比我多看了五十年!”其实80年代的某些领导人,比王震将军还要少看了五十年也。

712日上午,早饭后去晋城一中参加报告会的开幕式,然后跟著名摄影家秦红宇老师去参观青莲寺。罗汉堂的塑像栩栩如生,殿阁碑刻多保持原貌,特别是元好问的诗刻很有价值。母子柏的传说有点夸张,但树确实很好看,引得不少母子游客在树下留影。碑文上的记载写于光绪32年,这一年是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即“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而国际上恰好1906年确定SOS为统一的呼救信号。这样看来,母子柏的出现并非什么孝心的象征,而是预示着清王朝岌岌可危,帝党后党之争已经没有意义,慈禧光绪母子要相依为命矣。

10点赶回晋城一中跟老师座谈,远远听见报告厅里歌唱家黄莺女士歌喉遽发,掌声如雷。我谈到美国的教育很重视学生的德育,跟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很接近,不像我们现在孤立地只考虑升学率之类。牛钟秀校长以亲身经历表示赞同。座谈一直持续到将近13点,我们在学校的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

下午去皇城相府,即康熙的老师陈廷敬的家。其实也是一座大院,但是跟晋中地区的乔家王家等大院比,多了一派王者气象。特别是高高的河山楼,凌霄壁立,傲视四方。去年在太原做“精彩山西”节目时,晋城太守告诉我和阿忆,到晋城一定要看皇城相府,今番果然不虚此行也。接到朔州朋友电话,让我有空去避暑,我说这几天是没空了,学校里一大堆差事等着我呢。

然后去陵川访西溪村的二仙庙。此庙不大,但自孔和尚看来,有五绝可记。一是宋徽宗赐封的冲惠冲淑二位真人,据说十分灵验,山西河南的许多良民都来求子求福求眼睛复明,内殿堆满了锦旗锦被,影视界的某剧组也曾来还愿,捐了两千块钱。二是庙里的四棵古柏,其枝桠和树瘤从特定角度看,酷似十二生肖,孔和尚所属的龙,位居那棵唐柏的最高处。三是东西两个梳妆楼,结构独特,别处未曾见过。四是大殿前有个古戏台,至今百姓还在这里演戏。我怂恿黄莺上去唱歌,我来主持加口头伴奏,丁冬女士伴舞,冒充CCTV心连心艺术团,唱得好不开心,对面的老乡都跑来观看,这大概是一千年以来,此地最高水平的演出了。五是殿周的碑刻,诗书俱佳。其中一首大明成化年间的诗,最后一句是“东风桃李自成蹊”,孔和尚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指出此诗中包藏着“李自成”的名字,假如在崇祯年间发现此诗,认定此乃谶纬的话,二仙庙的命运恐有一变也。

连日酷暑不消,禾苗枯萎。713日早上,遂去锡崖沟的龙王庙,命龙王降雨。须臾,华北大地普降甘霖,北京丰台等地积水过膝,宝马顿成龙舟。晚上乘着凉快,连读了6期《香港传真》。

0930期是夏宇立《夺取宁夏计划受挫原因探究》,指出战略决策上的先天性缺陷、作战部署指挥上的多方面严重失误、诸多消极因素的综合效应的促成,最后暗示毛泽东有意削弱张国焘,借刀杀人。前面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最后的推论则属于揣测。毛泽东就不能打败仗吗?毛泽东打了败仗就是故意让部队送死吗?三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已经无力争夺党和红军的领袖位置,顶着分裂罪名的他已经失去了莫斯科的信任和支持,更失去了党内军内的支持,能够跟毛泽东一争的只有一个王明。西路军的指挥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的,张国焘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都参与了。彭德怀作为一方面军首领,对四方面军有不满和怀疑是正常的,但不至于就做出“红军害红军”的事情来。何况整个红军只有几万人,四方面军灭绝了,一方面军还不危在旦夕?李德博古把一方面军害得死伤大半,那说到天也就是左倾路线的瞎指挥,不能说是为了铲除毛泽东的影响,蓄意消灭朱毛红军也。张国焘肃反杀了那么多红军将领,主要目的也不是出于排斥异己。毛泽东一生都是以征服人心为上,越是对手,越要以伟岸的实力和人格魅力使其心服口服。为了赢棋而偷人家几枚棋子的事儿,绝对不是老毛的风格也。

31期是北京友谊医院柏晓利《苦难的价值》,回忆上山下乡生活的。“多年来每次聚会当谈到苦难时,我听不到忧伤、责难和抱怨而是感受到一种力量。感谢那份苦难带给我们的坚强,它变成动力激励我们做有用的事,获得激情去做改变的事情。……我还在工作着,帮助那些身心受折磨的人,我只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配得上当年的那份苦难赠与我的财富。”说得多好啊。知青一代的大哥大姐是我从小就敬仰的一茬人,可惜轮到我时,不让下乡了,大好身手无处施展,凡是学习好的,都给诱进了大学,其中的一部分,被培养成了人民的敌人。幸亏俺身在曹营心在汉,总算没有忘本啊。

32期是黄晓京《日本“改宪”及其战略目的》,洋洋洒洒,深入浅出。中国要么逼日友好,要么破釜沉舟,反正不能让日本住在自己身边却天天跟美国睡觉。不过人家日本大概不是这么想的。

33期是社科院李慎明的文章《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这是为专著《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所写的绪论。文章既高屋建瓴,又学理充沛。其实这个结论早就应该得出,只要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达到真正的90分,就不难看出苏联崩溃的缘由。但得出这个结论又有什么用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将来说不定朝鲜社科院也有研究员写一本《论中国崩溃的历史教训》,毛里求斯社科院再写一本《论朝鲜崩溃的历史教训》,塞拉利昂社科院再写一本《论毛里求斯崩溃的历史教训》……这一点都不夸张,二十四史不就是这么写出来的吗?

3435期是朝鲜问题专家沈志华的《“唇齿相依”还是“政治联姻”?——中朝同盟的建立及其延续》,通过梳理冷战时期中朝关系的史料,指出中朝同盟本质上是“政治联姻”而非双方宣传的或人们在表面上看到的那种“唇齿相依”的自然联盟。其实“联姻”也仍然是一种比喻,“相依”也未必完全出于自然。地缘的、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诸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中朝在面对外来侵略压迫的问题上,必须搁置一切内部问题,携手抗敌。想想假如美国跟加拿大成为敌对国家,五大湖一带陈兵百万,坦克漫山,导弹遍野,世界局势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这个道理就不难明白了。

看到网上很多人为季羡林任继愈的去世而痛哭,也看到差不多所有的著名学者都指出季老不是媒体吹捧的什么“国学大师”,他的价值另在别处。又有人质疑季羡林任继愈究竟写了多少字的“国学”著作,想起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结尾有句写道:“但就贤愚判死生,未应修短论优劣。”我们不要以为季羡林不是“国学大师”了,他的国学水平就可以随便轻视了。又想起曾对一位网友戏言:“胡说两句,小问三声,红心一片,好意无穷。”在这个一切都要量化管理的年代,墨宝也要论斤称、大师也要拿尺量,胡说两句也很快将要使用测谎仪吧。

 

 

本期博客思考题:

1、“任继愈”三个字的准确发音是什么?

2、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3、王观堂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