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贤为何反复强调“落实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没有取得实效,都写在老百姓的脸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作风上。中央一再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对此,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不拖延、不变通、不走样,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普遍期待解决的难事、愁事、烦心事。(2009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湖南,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省份;湖南,也是一个勇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的省份。尤其是以亲民务实著称的张春贤担任省委书记以来,更是创新不断、落实不停,“三个不吃亏”、“乡官直升”、“弯道超车”,等等,一个又一个热词红遍网络,一次又一次实践影响全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湖南人更是不等、不靠、不要,经济社会在“弯道超车”理念带领和指引下,向着回暖向好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再腾飞、再跨越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了影响东部、拉动西部的巨大“引擎”,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样板、树立了示范、提振了信心,曾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当然,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一贯坚持的“落实观”。省委书记张春贤曾不止一次强调,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各级干部去落实,要在落实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落实中提高执政能力,在落实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落实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8年11月22日人民网转自《湖南日报》) 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入整改落实阶段的关键环节,张春贤书记,再次强调“落实观”,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决不能当“二传手”,要做“扣球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不拖延、不变通、不走样,使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人民。要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用群众能接受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思想上能沟通,感情上有共鸣,有问题能帮助解决。一番提醒、几多教诲,可谓语重心长、用心良苦,值得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好好体会、好好消化、好好落实。 

    整改落实,说到底就是落实。离开落实,再多的、再好的整改措施,也都只是行在文中、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美丽“风景”,中看不中用、中听不中用。离开落实,老百姓得不到真真正正的实惠,看不到切切实实的效果,也就不可能说我们好,更不会理解、信任、支持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 

    抓落实,必须不图虚名,不重形式,不搞花架子。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办成一些老百姓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让他们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让他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要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种资源,着力兴办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开空头支票,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经不起实践、历史、群众检验的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既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又要坚持谋大谋深谋远,解决事关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 

    抓落实是一种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弯道超车、逆势上扬的意识和本领。党员干部要有不进则退、小进亦是退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条件和机会,排除一切干扰和障碍,始终把发展抓在手中,将服务念在心中。决不能当“二传手”,要做“扣球手”、“绝杀手”。 

    抓落实,必须坚持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在群众中抓落实、在基层中抓落实。要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思想上能沟通,感情上有共鸣,有问题能帮助解决。对于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跟踪问效,确保活动结束之后有人过问、有人来抓,逐步予以落实。要继续找一找工作差距,老百姓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要“回头看”,补火加温。 

    俗话说,小曲好听弦难调。抓落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要做到如此,必须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抛弃一切个人恩怨,真正并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心为民、真诚待民、真情惠民。要慎用权力,不贪不占,公道正派处事,真正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人民,让群众心服、气顺、热情高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落实是做好工作、服务群众的唯一途径。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抓落实的意识和本领,要善于抓落实、勤于抓落实、敢于抓落实,要带着感情抓落实,怀着真情抓落实,充满激情抓落实。在落实中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在落实中倾听群众呼声,体现基层疾苦,真心诚意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落实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宗旨,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关新闻: 

    张春贤:不当“二传手” 要做“扣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