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楼市流动性加大的通胀风险
――――2009年7月17日CCTV-新闻1+1观点
【背景】:
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今日发布,GDP增长7.1%,全年保八有望。居民收入增长、工业生产增长,出口总额持续下降,居民消费价格下降,喜忧参半的数据下哪些问题不容忽视?美国、欧洲等国经济仍然没有企稳,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难料,面对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形势判断?又该有怎样的决策?
主持人(董倩): 下半年经济继续企稳吗?
我们知道,统计数据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但是今天我们从国家统计局拿到的这一组统计数字,我们从中看到的却是复杂,甚至让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我们如何从这组数字里面解读中国的经济,甚至能够解读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用了“企稳向好”,这四个字来评价这个形势,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成思危:股市和楼市流动性加大,通胀压力巨大
我觉得,总体来看,经济是在回升,而且季度比较,一季度消费唱主角,在6.1%里面占4.3%,二季度看来投资占主角,投资在一季度6.1%里只占2.0%,可是在上半年里他占了6.2%,所以现在说明四万亿的投资开始发挥作用了,但是进出口对经济的负的作用也增大,一季度是负0.2%,上半年是负的2.9%,这说明我们还是要注意的。上半年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用7.1%的GDP的数字,说明我们国家企稳和保增的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下半年是不是应该放在调整结构这个重点上来,那么经济政策是否会在下半年进行调整呢?
我认为7.1%如果从基础上来看,还是不够稳固,我觉得主要是有三个问题应该注意,第一,我们现在是扩张的财政政策,赤字从1800亿增加到9500亿,我们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大幅度增加,所以不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现在通货膨胀看不明显的是因为增加的货币有不少进入了股市和楼市。所以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起来不明显,一旦股市、楼市的泡沫破灭,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率很明显的上升。我们在2007年到2008年看到过这样一个情况。第二,就业状况看来还很严峻。二季度外出务工的农民只增加了2.6%,而且从数据看,增加的大部分还是在西部增加的,东部只增加了百分之一点几,所以就业问题还是严峻。第三,中小企业的困难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真正解决,我们大量贷款的增加实际流到中小企业的很少,而中小企业是就业的阻力,也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认为下半年在这三个问题上我们是应该注意的。
那么上半年7.1%GDP的增速是否可以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全球的范围内已经率先复苏?按照学术定义来说,衰退是指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而复苏是指从负增长变成正增长,我们一直是正增长,所以你不能叫复苏。我个人认为对复苏的定义是跟危机前,我们2008年9%的增长速度,如果能回升到,这个可以叫复苏,现在只能叫探底回升。
白岩松:
美国、欧洲、日本依然存在通货紧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不会二度传染给你,你会不会再次掉头向下?如果我们不再被传染,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回升的态势,回过头来这是一个历史的时刻。另外中国也很难做到一枝独秀,率先复苏是有可能的,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做不到。在这个时候很难独善其身。但是今天这个数据出来之后,真正考的是我们的决策者,究竟在这样一个热中有冷,冷中有热,是开冷药还是在开热药,在开凉药的时候怎么又补一定的热药,开热药的时候又补一定的凉药,形成一种平衡。我觉得这个时候决策的挑战难度非常大。
李稻葵(经济学家):下半年股市将从普涨进入一个结构性上涨
我最看重的还是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投资第一季度是32%,第二季度上升到35.7%,接近36%,为什么看这个数字呢?因为毕竟投资是在这一轮经济恢复中最大的支柱,而且投资在未来两个季度还会加速。有人预测,下半年将会从股市的普涨进入一个结构性上涨。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股市从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7月份已经上涨了接近100%,今年的数字也是80%左右,这是全球最快增长的股市,俄罗斯涨得比我们多,但是回去了一点,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股市的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市盈率就是价格和盈利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35%很高的极限了。所以下半年普涨的局面我看很难维系下来,现在就看结构性的,看哪些股票、哪些公司的基本面比较好,可能会上涨,有些公司不可避免的价格会下降。
再来看房地产交易,一个是地产的交易量火爆,再一个是很多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回调。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以至于更远的时期,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持续的复苏?房地产这次的恢复远远慢过我们的资本市场,过去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内突然复苏,可以说房地产这次复苏没有带动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而是它跟着宏观经济的复苏而复苏的,未来半年到一年房地产市场怎么走,这个问题我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各个城市土地供给的政策,包括土地拍卖的政策,各个地方政府肯定不希望本地地价过快上涨,同时也不希望地价起不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政府的政策,现在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政府拍卖,开发商拿过来把土地开发出来以后,高价出让,这么一个游戏谁也不赢,消费者抱怨房价太高,开发商抱怨土地价格过高,政府的财政也没有可持续性,因为土地毕竟是不可持续的、一次性的,所以可能需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策划比较仔细的二次房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我们宏观经济向好的大的格局,我相信我们的政策总体的取向是求稳定,不要有大的变动,在求稳定的前提下可能注重结构性的调整,一是注重股票市场价格不要过快上升,再一个是房地产价格也不要过快上升,过快上升的房地产价格会影响我们竞争力,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同时可能还要注意资金的流向。
白岩松:楼市的躁动是投资性消费在拉动
其实我觉得是两句话,一方面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这是一种救命的、保命的,外科手术般的方式,到现在呈现出命保住了,而且开始慢慢复原,但是在复原的时候,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很重要,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起码头几个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现在我们要防止后遗症。今年上半年放贷新增7万亿,2007年增量的两倍,所以股市、楼市都在起来,都发现楼市相当一部分是投资性消费拉动,也就是说热钱大量引入,现在全世界的钱管得都很松,热钱对中国的冲击是多大,包括上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
第三,在用药的时候如何避免将来产生后遗症。这种刺激计划要慢慢向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就业率要慢慢提升,包括民生的改善,还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