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看老”——潜能递减理论


 

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有句名言:“对儿童的教育,如果从出生的第3天开始,就已经晚了两天了!”
美国的贝利(Bayley)从人的年龄角度研究了人类智力的发展规律,得出了一条“智力成长理论曲线”(见下图)。
如图所示,约在13~14岁以前,智力测验的绝对分数是直线上升的,表明儿童的智力水平不断发展。13~14岁以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左右保持平衡状态,以后有所下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的智力发展已达到50,在4~8岁之间又发展了30,在8~17岁之间再发展20。这就是说,一个人在4岁以前就已完成发展成熟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在4~8岁之间完成大部分,在8~17岁之间完成小部分。
上述研究成果尽管有很大的理论色彩,对于每一个体可能不一定完全相符,但至少说明这样的事实:儿童期是人类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和训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的大脑生理学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孩子还是胎儿时就具备了感觉能力。而婴儿时期,人的各种系统处于快速构成和生长阶段,也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许多研究和实验都已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25%,一岁时就达到成人的60%。由此可见,零岁的孩子更需要教好。
因为儿童的智力发展速度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迅速递减,所以,开始实施教育越晚,对孩子智力开发的促进作用就越小,也就是说,儿童的智力潜能开发的效果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迅速递减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具有更高的智能,赶快开始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开发吧,因为如果明天再开始,效果就会比今天差一些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实说的都是这么一层意思。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疯惯了”、“玩儿野了”,进入小学之后很难养成学习的习惯。殊不知,当孩子6、7岁进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时候,他(她)的一大半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都早已错过了!在此之前,如果由于父母或者婴幼园教育的失误,耽误了孩子的潜能的开发,没有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等进入学校之后再想“扳”回来,可就太费力不讨好了。
研究表明,世界上85%以上的超常儿童或优秀人材,在7~8岁之前就有了各方面的超常表现,整个智力水平已明显超过了同龄人。所以,伟大的邓小平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朴素的真理:“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