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郑仲兵、阎长贵和李宇峰一行三人来长城所探讨民营企业史。郑仲兵曾在《新观察》杂志任副主编,现主持名人口述史《往事》。最近《往事》做了一期关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卢作孚的专题,这期专题完成后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包括早期民营企业家和现在的民营企业家都希望把民营企业史研究提到议程。郑仲兵与林京耀谈到此事,希望在长城所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史的讨论,长城所除林京耀参加外,我、刘志光和武文生、张建宁、杨启智、程宏等都参加了此次讨论。
民营经济的本质是自由
郑仲兵以他的视角介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史,他认为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化。郑仲兵从中国古代到毛泽东时代,再到改革开放,论述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听完郑仲兵的叙述,使我很有感想。关于人的自由,现在更多地是在说人的政治自由,但是人的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关于人的经济自由,我觉得说的比较准确的是毛泽东,毛泽东说,小资产阶级无时无刻自发地、大量地产生,但是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想尽办法扼杀人们追求经济自由的基本动力。而邓小平和毛泽东不同的是,承认人的追求经济自由的权利。对人的经济自由的权利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最主要的区别。阎长贵补充说毛泽东对人自发的资产阶级思想的认识是来源于列宁。刘志光认为研究民营企业史其实就是在研究自由史。现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诚然中国改革开放有这个因素,但是自由不是引进来的,而是人们最本源的追求。郑先生深有同感。他说自由经济是最符合人性的东西,虽然有很多弊病,确实也发生了很多次危机,但是每次调整后都有大的发展。
私有权是民营经济的特征
关于民营经济,最近有很多出版物。值得一提的是傅国涌的《大商人》。他在民营企业史上做了很好的工作,而且影响比较大。傅国涌是个政治上很活跃的人,他对经济史也非常感兴趣。书中他大力批评民营企业以胡雪岩为榜样,因为胡是官商的代表,他认为官商,或是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他也批评晋商和徽商,认为他们没有脱离土地,是与农业经济紧密联系的。他所关注的“大商人”是由创业起步的民营企业家。
关于民营经济以私有权为基础,尽管国内进行了三十年的改革,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由于中国政府权利十分庞大,民营企业十分容易走上官商的道路。吴敬琏认为权贵资本主义是中国很容易踏入的泥潭。
从“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
原来的国企战略是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是“国退民进”,但现在看来,国资不但没退出的意思,在竞争领域反而更加如鱼得水。傅国涌和吴晓波的书畅销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是个“国进民退”的时点。金融危机之后,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没有多少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4万亿投资,由于大量分布在基础设施,而从事基础设施的企业大部分是国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到的更是以国企为主,是已经撤销的部为单位进行的规划,甚至其中有一个轻工产业规划。所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所支持的大部分是国有企业。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赞誉中国,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是民营经济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似乎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更多的是国企,近几年来,“国进民退”的趋势很强,如果这样下去,中国的改革个经济发展都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