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
许多次听课,在课堂上时常会感受到那精彩的瞬间,令人不免为之砰然心动;如雷般的掌声此起彼伏,令人拍案叫绝,那是大家在为学生一次次精彩的发言喝彩。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惊叹于学生惊人的想象力,浮想于学生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折服于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里……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新课程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但是不少时候,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模式,孩子们一个个“少年老成”,在他们身上,似乎少了些我们儿时的天真烂漫。于是,课堂上,每每教师一提问,学生或揣摩教师意图,或经深思熟虑,确保万无一失方才举手回答,似乎少了些“童言无忌”……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让课堂童真飘逸,童趣盎然,让学生在永恒的童真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一、让课堂童声飞扬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之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舞台,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灵之音,让学生倾情展示、尽情交流,让课堂童声飞扬。
这是我听一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动容的一段话,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擦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最能打动你的是哪句话?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生自由读后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师:在你们的眼里,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还是一位美丽的母亲。
生2:还是一位多情的母亲。
生3:还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生4: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眸子、长发。
师:“眸子”指什么?为什么不说“眼睛”呢?
生1:突出了它的美丽。
生2:更显现出眼睛的神采。
师:体会得真深。如果跟她在一起,你会听到些什么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接下去讲吗?出示句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 ; ; ; )是她( ; ; ; ; )。
生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粉红的花朵是她妩媚的笑容。
生2: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七色的彩虹是她漂亮的丝巾。
生3: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蔚蓝的天空是她洁净的面庞。
生4: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清澈的河水是她甘甜的乳汁。
生5: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洁白无暇的白雪是她纯洁的心灵。
生6: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淅沥的雨水是她辛勤的汗水。
……
上述教学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享受着语文的精妙,喷发出许多诗一般的语言。孩子们用那稚嫩的童声,流淌着自己张着大嘴的自豪与欢乐,飞扬着自己面对世界的梦想与激情。
二、让课堂童心闪烁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上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的样子,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此时,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魅力。还是那位学生,此时他又站起来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呢!”“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荷叶上好像有小仙女在跳舞呢!”多么真实的语言!
也许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一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回答,甚至还有一些近乎于“异想天开”的答案。但是,这一切都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童心的闪烁。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
三、让课堂童趣盎然
这是教学《荷叶圆圆》中的一个片段: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我们来学学他们,游一游、飞一飞、蹲一蹲、唱一唱好吗?
生(高声齐呼):好!
师(招手):小鱼儿快快游过来,快快游过来呀!(生兴奋地摆动着双手,作鱼尾巴状,在教室快乐地游呀游)
师:(风趣地)这条小鱼儿游得可真快乐,还在吐泡泡呢!
师:小蜻蜓呀飞呀飞,(学生在教室里作飞状)小青蛙呀蹦蹦跳跳真可爱,(学生迅速蹦跳起来,可真有趣)小蜻蜓快快唱,(学生“呱呱”,快乐声在教室里回荡)坐回座位(学生做着小蜻蜓的动作飞快地坐回位置上)
师:快乐吗?
生:快乐!
师:荷叶上的小露珠就像你们一样快乐,你能帮它把这种快乐用声音表达出来吗?
(学生深情并茂地诵读2-5小节)
师(将荷叶贴于胸前):你们看我是谁?
生:荷叶!
师:小朋友们,你们怎么跟我打招呼呀?
生:荷叶姐姐,你好!(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小伙伴们,你们好,你们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小青蛙,小青蛙你为什么喜欢我呀?
(教师不把一只小青蛙放到荷叶上)
生1:因为我可以把你当舞台,可以蹲在你上面唱歌呢!
生2:荷叶姐姐,我们可以把你当作大舞台,在上面开演唱会呢!
师(把一条小鱼放下荷叶下):你是谁?你为什么喜欢我?
生1:我是小鱼儿,下雨天你可以为我挡雨。
生2:我是小鱼儿,我们可喜欢你了,夏天,我们可以躲在你下面乘凉呢!
生3:我是小鱼儿,我们还可以在你下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有趣极了!
课文描写的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理解内容没有什么困难,但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夏天的意趣,共享伙伴们的快乐,却有点难度。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文本,演一演,说一说。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诠释文本,将文本中的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语言,入情入境,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小学语文课堂,更应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儿童味”,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以自由,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演绎精彩!让我们蹲下身子用心去聆听,去感受美妙的瞬间,聆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