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的衰败与复兴带给中国企业的启发(第一部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日产集团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仅次于丰田公司,同时也是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日产公司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4%,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亦达7%。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日产步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公司从高额盈利走向亏损,随之而来的是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外债累累,国内市场占有率从34%下降到19%,全球市场占有率从7%下降到4%不到,负债最高达两兆日元。

一、日产公司衰败的原因分析

1、  财务管理不善。

1.1        内控体系结构分散,分子公司各自为政。

1.2        财务分析严重缺失,CEO决策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支撑。

1.3        筹资活动缺乏统筹,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1.4        投资活动偏离主营业务,投资收益没有保障。

1.5        资产负债率超高,企业濒临破产风险。

1.6        归根结底还是当任CEO财务知识欠缺,财务架构混乱,财务战略迷失方向,财务控制形同虚设。

2、  业务成本高昂。

2.1        采购成本严重失控,内部交易或关联交易导致采购成本大幅上升。

2.2        成本结构严重失调,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75%

2.3        采购成本的失控是因为合格供方的选择有问题,合格供方的选择有问题是因为采购战略有问题,采购战略有问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分析。

2.4        成本结构失调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是因为信息扭曲,信息扭曲是因为财务失控。

2.5        财务失控导致业务成本高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审计监控体系的缺乏导致这样的错误形成连锁的持续的反应。

3、  非核心资产过多。

3.1        非核心资产过多是因为前期高速发展给企业带来的自我陶醉,因为自我陶醉而忽视了数据分析,因为自我陶醉而盲目投资陌生业务,因为投资陌生业务而导致呆滞资产增加,又因为要维护面子而让呆滞资产持续存在,因为呆滞资产不断增加,导致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3.2        非核心资产的不断增多,大量吞噬了公司的流动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公司四处借贷,因为需要持续借贷才能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所以最终导致巨额负债。

3.3        非核心资产的增多,导致公司核心业务投资的减少,也拖累了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最终致使整个公司处于全面亏损的局面之下。

3.4        非核心资产的增多,也意味着不良资产的增多,也意味着坏账、死帐的增多,这进一步导致公司步入财务状况的恶性循环。

3.5        而以上这一切都跟内控失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财务控制。

4、  产品开发迟滞。

4.1        产品开发迟滞是因为产品开发投入不足造成。

4.2        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是因为流动资金不足造成。

4.3        流动资金不足是因为公司连续亏损造成。

4.4        公司连续亏损是因为内部失控造成。

4.5        因此,产品开发迟滞并不是文化原因,更不是水平原因,实际上是被高速增长冲垮的内部控制体系所致。

4.6        那么又是什么把整个日产公司的内控体系冲垮了呢?这是由于缺乏数据监控和分析,缺乏失职之后的审计与问责。而这后者的缺乏,往往跟CEO的架构能力有关。

5、人力资源过剩,生产效率低下。

5.1  作业人员不断增加,而销售量却急剧下滑。

5.2  冗余人员达两万多人。

5.3  员工有时连自己的薪水都赚不回来。

5.4  假设CEO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他难道不会解决吗?关键是,他能不能发现,他怎样发现。

5.5  又是一个对现状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又是分析支撑职能缺失导致决策屡屡失误。

5.6  面对巨大的空间,因为内控不到位而无力压缩成利润。

5.7  生产效率下降被人们漠视的时候,就是市场要没收公司利润的时候。

6、管理能力不足。

以上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管理能力的不足所导致。

 

那么,日产的衰败,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呢?

1、  不要迷信国外国内的公司区别,而要寻找改善的真正途径。

2、  财务一旦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3、  财务失控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控制现金,而是着重于内部控制和分析。

4、  企业内部的审计和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5、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企业,管理能力不足都会导致灭亡的灾难。

 

关于日产复兴的分析我们将在下一次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