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里创新业的致富领航人


归故里创新业的致富领航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走访了市北山名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顺达。见到他时,他正召开由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有关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为避免影响会场秩序,我们悄悄地坐在旁边听他发言。秋天的阳光穿过窗户,洒进会场,映衬在他的脸上使黄总经理显得格外地爽朗与练达。会后,黄总向我们谈起了他的创业史,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恍如眼前……
年逾不惑的黄经理,一脸憨厚,又不失沉稳。16岁那年,失父之痛,使他在幼小的心灵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他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做过补鞋匠、油漆匠,当过小商贩,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那搏击商海的坚韧毅力。改革开放后,黄顺达看到家乡毛竹资源丰富这一商机,投身于毛竹生意一干就是十年,从而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410月,他只身来到深圳。面对经济特区突飞猛进的建筑业,黄顺达从当时的科技专利产品——“轻质砖”中看到了市场前景。于是,他用10多万元钱买下了该产品的设备和技术,又贷款70万元,投入生产。然而,该产品一直没被市场看好。失望之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当地媒体上,他看到一篇有关“空心砖”必将退出市场的新闻报道。这重新坚定了他经营“轻质砖”的信心,认为以“轻质砖”取代“空心砖”已成为该产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他跑到当地墙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毛遂自荐。随后,他还举行了“轻质砖”产品推销会和新闻发布会。过硬的质量,使产品马上得到客户的垂青。6年商海沉浮,在深圳,黄顺达成功了。同时,也完成了他在创业道路上资本的原始积累。
2000年,嵊州市谷来镇政府组织人员到深圳考察。闲聊中,考察组工作人员向黄总提起北山茶叶销售不畅,茶农收入下降的情况。自小喝北山茶长大的黄经理,他深知,企业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即使茶叶品质上乘,其价格还是不能轻易提高。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爱,他萌生了投身茶叶行业,打响北山绿茶的念头。次年,黄总将自己在深圳效益颇佳的公司承包给他人,回到家乡毅然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嵊州市北山名茶有限公司,开始他拓展北山名茶的生涯。
跑销售出身的黄顺达,以他多年的“毛竹”、“轻质砖”经营、实践经验,使其洞察到茶叶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于是,在去年茶叶生产旺季来临之前,他邀请了中国茶科所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无公害有机茶炒制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累计培训茶农4000余人,大大提高了北山茶叶的生产技术和炒制质量,给茶农带来利益。20019月,公司建立了1142亩有机茶基地,通过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茶生产和销售专项认证,成为国家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茶叶产业化定点企业。
“骏马尚需配金鞍”。2002年,黄总开始实施他的品牌计划。同年3月,他申请注册了“野山牌”商标,投入100万元印制了20多个茶叶产品包装。同时,利用他以往的市场销售渠道,在北京、山东等地先后设立多个销售网点,逐步建立“北山名茶”的营销网络。在他的领导下,经过公司上下一年多时间的奋力拼搏,品牌效应初见成效。在国家及省、市级的各项名茶评比会中,“北山名茶”曾多次获奖。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觉农杯”名优茶优质奖等,“野山牌”北山名茶在国内市场已渐露头角。
市北山名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茶农)为本”的经营理念,走出了一条茶叶企业发展之路。去年,公司生产龙井茶2000担,产值500万元,人(茶农)均月收入达1000余元,比上年增长10%,茶农心里一片喜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私营企业主和致富的领航人。黄顺达认为,经营企业不是天边飘来的一朵云,而是植根在土壤中的一棵大树,社会是企业得以安身立命的场所,员工(茶农)是他致富的源泉,企业主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将自身的进步融入到社会这个层面上来,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黄总在带领茶农致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温暖困难群体。公司自创办至今,仅修桥补路、助教助学就捐款已达30多万元。今年,又有3名谷来镇贫困学生成为他的扶持对象……黄顺达说,自己致富了,就应当带领大多数人致富;大多数人致富了,国家也就富强了。国强民富,社会安定,企业发展方能有保障!这正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思想和企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及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