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大舞台”,真火!


“刘老根大舞台”,真火!

王立群

 

    因为参加“中国《史记》研究会”年会,心脏手术后我第一次出远门到了长春、沈阳,在东北师大与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热情接待下观看了长春、沈阳两场二人传。

    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真火!幸而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帮忙,他们一大早派人去派队购票,足足排了两个多小时,排名第十,却只买到楼上第五排的座位,但总算一睹赵本山创办的“刘老根大舞台”的风采。一句话:真火!

    未到晚七点,位于沈阳繁华商业区的“刘老根大舞台”门前已经是人声鼎沸,两排踩高翘的演员已在门口扭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门前扭,楼上也扭,观者(不止是买了票的观众)如潮,不少观众与秧歌演员合影,秧歌演员有求必应。

    “刘老根大舞台”进门极难,众多观众只能从一个安全门进入,挤得一塌胡涂,更显出“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爆!

    整场演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半小时。一般先由一位男演员出场,再请出一位女搭挡,二人转嘛,毕竟得两人同转。整场演出笑语欢声,沸沸扬扬,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每位二人传演员都有自己的绝活,但是,唱功绝不可少,而且仿谁像谁,刘欢、刀郎、张雨生、李娜、韩红……,一个个被模仿得惟妙惟肖。记得今年春晚看赵本山、小沈阳、鸭蛋的小品,对小沈阳、鸭蛋能飚高音非常惊讶,看了“刘老根大舞台”,才知道二人转演员几乎个个唱功不凡,能飚高音者比比皆是,倒立着唱歌亦不罕见。翻跟头更是二人传演员的基本功,各种各样的跟头,空翻、单手翻、双手翻、轻翻、前翻、后翻,层出不穷,小沈阳的许多笑料元素其实在二人传演员中都可以看得到(如裤子当上衣穿)。

    二人传从关外一路杀进关内并非偶然。有人将其比作当年的徽班进京,我看二者有同有异。同者是二者均是从地方杀进中央,异者是二人传是纯粹的娱乐化节目。观看二人传者无不笑得前仰后合,快乐非凡。今年春晚之后中国剧协某副主席批评《不差钱》差的是道德,可惜这位中国剧协副主席没去沈阳看看“刘老根大舞台”,那个火爆场面一定会让他忧心忡忡,睡不着觉。“刘老根大舞台”有一个规矩:不售团体票!当然,更不售政府优待票!中国剧协主席也得自己掏腰包买票!但是,老百姓硬是抱着钱往里冲。我是周二晚上看的,据说到周五、周六、周日三个晚上,完全是一票难求!沈阳的大帅府名闻遐迩,沈阳故宫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论观者的火瀑,都逊于“刘老根大舞台”。“刘老根大舞台”硬是成了沈阳一景!而且是沈阳第一景!因为“刘老根大舞台”给观众带来的是快乐!虽然看完“刘老根大舞台”观众再回想看的是什么,可能什么也想不起来,但是,在观看二人传演出的过程中观众却一直非常开心,非常快乐!这恐怕是东北二人传受到热捧的真正原因——花钱买快乐。

    看着“刘老根大舞台”,我心里一直在想:赵本山真有才!一个源于东北农村土里土气的二人转硬是做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刘老根大舞台”几乎将东北三省的怪才、奇才一网打尽,形成蔚为大观的东北风!中国之大,地方曲艺、文艺品种极多,但是做成全国性的巨大文化市场确实罕见!这其中的道道,值得深思!

    我与赵本山见过数面但从未交谈。2007、2008两年的元月,因为录制“百家讲坛”,住在北京西四环的“影视之家”。部分春晚演员也住“影视之家”,所以才与赵本山两度相逢,同住一座楼,同在一个餐厅用餐。2007年元月,我与马瑞芳及几位“百家讲坛”的编导为易中天庆生日,听到屋外一声京剧,栏目组的一位编导眼尖,喊了一声:“赵本山!”我没看见。后来,上柜台拿北京二锅头为易中天生日助兴,偶然看见赵本山与其他春晚演员正在兴高采烈地吃着、聊着,头上还是那顶标志性的帽子。2009年元月,我再住“影视之家”,但是春晚演员似乎换了住地,未再遇到赵本山。当然,在今天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甭说赵本山,小沈阳也见不到了。但这似乎丝毫不影响外地游客对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的热烈追捧!

    壮哉,“刘老根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