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海是不是企业家?其实不是一个很简单定性的问题,一是企业家这个名称有些冠冕堂皇,不是随便与之的;二是因为国家制度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企业家也就不一样。比如,买办企业家、官办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不一而足,但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地位不断上升,归因于国家大政方针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企业家之所以鱼龙混杂,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而没有寻找到真正的市场力量。而在中国寻找西方经济界定义的企业家恐怕是很难的,毕竟中国的经济体制存在很多内部固有的盘根错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定位国有企业?或者讲,中国要改革成什么样的国企?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如何保障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在于企业管理层的产生机制;如何保障企业遵循市场秩序?在于企业向谁负责的问题;如何保障企业的资本价值?在于企业与国家建立有效的因应反馈机制。
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如何转变的问题,是国家如何有效合理发展经济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如果不从全局角度加以认识并确定改革方向,则是不会完成这样的转变过程的。
那么,为什么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呢?这仅仅是我们需要真正的企业家吗?很显然,只有经过这样的改革才能实现国企的社会化而不是国家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运转机制的健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发展路线的畅通。
也许,有人说我们可以培训企业家让他真正发挥企业家职能,是的,我们并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是没有有效的利用机制,也就是说没有被利用或者不能在这环境下被利用,即使利用也会变化。这就是要思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