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其实一步之遥


事业成功人士的思维,与老百姓思维真的有很多差异,也就是因为这些思维差异,大多数老百姓一直富不起来。自古地方首富,往往有所谓家规、家训,而且只传给自家子孙,不容易流传出去。我们现在收集了五条富翁家庭的家训,与老百姓普遍认为的观点差异颇大——富人家训的确不同凡响,字字珠玑,很有道理。如果能学懂它,并落实在行动上,就可以走上我们自己的“创富”之路。
  理财不是富人游戏 穷人更需理财

  理财的必要性跟穷富没关系,而是跟一个家庭的生活目标相关,穷人也有生活得更好的要求。资本存量小,就更需要通过理财巧妙打点资产,安排资金,逐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让理财来帮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理财专家饶芳:

  理财必要性与穷富无关

  记者:广大中低收入者需不需要理财,理财对他们的经济生活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饶芳:银行界有个著名的"二八定理":即20%的客户拥有80%的财富。民生银行一家支行也曾经做过测试,发现不足500人的10万元以上的贵宾客户占有该支行85%以上的存款。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资本存量之小,由此也可窥一斑。

  但资本存量小,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理财的必要或者能力。理财,我们这里主要指家庭理财,通俗来讲,就是赚钱、省钱、花钱之道。它是通过对个人和家庭财务资源进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理财的必要性跟穷富没关系,而是跟一个家庭的生活目标相关,穷人也有生活得更好的要求。资本存量小,就更需要通过理财巧妙打点资产,安排资金,逐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让理财来帮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理财的关键就是开源节流,通过职业和投资规划来开源,通过生活和财务规划来节流,以此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理财无需大量资本

  记者:有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游戏,请问这种观点存在哪些误区?

  饶芳:的确,在理财市场上总是活跃者富有者的身影。但据此认为理财就是有钱人的游戏,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这是对理财目标的理解错误。理财不同于投资追求高收益,理财是一种生活战略,投资只是战术上的安排。理财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解决家庭财务问题,保障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生活水准。富人庞大的资产需要保值增值,需要做出安排,需要理财。穷人也有生活目标,为了保障基本生活并生活得更好,让有限的资源释放更大的能量,也需要理财。

  其次,是对理财手法的认识不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游戏,其实还隐含着这样一个观点,即理财需要大量初始资本。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理财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大钱有大钱的理财道,小钱也有小钱的获利法。钱少可以用细水长流的投资方式,投入门槛低、进出方便的产品。基金1000元起卖,以后100元也可以做一笔。低价股甚至五六百元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把闲钱运动起来,就可以做到集腋成裘。

  事实上,理财不是富人的游戏,而是智力的游戏。其实大多数富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拼搏而获得财富的。他们相对来说更懂得理财,知道理财给他们带来的帮助。穷人理财拼的还是一个理财智力和能力,懂得生财之道,米少也能烧出一锅好粥。实在不行,最好就寻求专家帮助拉。

  达到目标就是理财成功

  记者:具体操作中,穷人理财与富人理财有何区别?

  饶芳:由于各自财务状况和现实条件不同,穷人和富人在理财时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是理财的出发点不同。富人本身衣食无忧,理财更多的是为了保值增值,让现有的资产能在抵御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最大增值。可以说,富人理财是锦上添花。穷人理财的目标更直接更具体,就是为了完成某个生活的必需目标,如积攒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为老年生活做准备等等,是对有限的既有资源的精打细算。

  其次,理财信息的来源不同。富人的生活圈子大,出入场合多,其间充斥了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他可以通过社交场合、私人渠道享有比穷人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而穷人更多的是依赖公开渠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金融机构的布告等等。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市场里,内幕信息起到更大作用,公开信息只能是偶尔有用,仅就信息来源看,可以说穷人就比富人少了一条腿。

  第三,理财操作手法不同。财力的悬殊,信息渠道的不对称,决定穷人与富人具体操作手法的不一致。穷人理财可能更加小心翼翼,多选择保守性的操作工具,如平衡性基金,银行存款;在资金进出上,也会是蚂蚁搬家式,细水长流型,这也决定了他不太会涉足门槛高、风险大的理财产品。富人可能会更大刀阔斧一些,充裕的资本、多样化的资本结构、较高的风险承受力让他们的选择可以更多,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理财产品,甚至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其他国家金融资产的高收益。

  最后,理财结果也会存在差异。单从资金投入产出看,当然是富人收获会更大。但是只要二者都很好地实现了各自的理财目标,事实上就是理财的成功。

  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记者:中低收入者理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饶芳:中低收入者资本存量少,风险承受力低,大部分缺乏实战经验,理财时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树立健康的理财投资观念。理财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过程,不是应时应景的摆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了规划后关键是执行,在执行中看效果,找问题,攒经验。同时,还必须明确,理财规划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践,不是一两个月的投机生意,这也决定我们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要注意长线投资效果,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

  其次,端正对风险的认识。中低收入者风险承受力低,是客观现实。但是,也要看到风险跟收益成正比,如果只是一味躲避风险,风险稍稍高点的产品就不敢尝试,那就只能得到基本的银行存款收益率,用理财来增值就无从谈起。其实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稍高的风险,大部分中低收入者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正确看待专家意见。专家经验丰富,信息充足,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尤其对初涉理财或理财经验欠缺的人来说,适当寻求一下专家意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自己盲目规划、胡乱投资。但同时也必须提醒的是,专家意见只能参考,切不可奉若神明,对自己情况最了解的还是自己,专家只能是在方向上做出大概指引,真正做出判断、执行操作还是得靠自己。

  最后,还必须提醒的是,理财是帮助我们实现财务目标的工具,投资者要学会驾驭这个工具。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的理财目标和具体操作也要随着家庭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不要在环境都完全变了,还在死守着以前的老规划,按部就班地执行,那就失去了理财的初衷和真谛。

  老百姓与富人的理念差异大

  老百姓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少越好。越少物业管理费的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为了省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全被破坏掉。这就是老百姓“小钱精明,大钱糊涂”的经典案例之一。

  事业成功人士的思维,与老百姓思维真的有很多差异,也就是因为这些思维差异,大多数老百姓一直富不起来。甚至更多时候,普通人理财思维、概念出现的诸多误区,来源于以讹传讹——由于老百姓身边很少能接触到真正成功的人士,得到的很多“建议”和“指导”多数来自于未成功人士的说法——思维不对,方向便不对,于是走了很多冤枉路。

  自古地方首富,往往有所谓家规、家训,而且只传给自家子孙,不容易流传出去。我们现在收集了五条富翁家庭的家训,与老百姓普遍认为的观点差异颇大——富人家训的确不同凡响,字字珠玑,很有道理。如果能学懂它,并落实在行动上,就可以走上我们自己的“创富”之路。

  我们太保守 富人适当冒险

  老百姓图安逸,富翁图挑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举个例子:以事业发展来说,老百姓喜欢到大企业里面办事,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富翁却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介意到小公司锻炼,甚至鼓励自创一家小公司的大胆举动。

  再举个例子:以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而言,一般老百姓都会挑选“保本”计划,觉得年回报有3%~5%就已经满足了;富翁往往爱冒一点风险,去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型基金,回报赚多一点,但也冒一定的风险。但“富翁思维”一定不会购买保本基金,因为他们明白:“低风险,便是低回报”——要保本,便不可能有太高的回报。

  我们一个人努力工作 富人靠“团队”努力工作

  其实,老百姓工作都很努力,甚至可以说比富翁更努力,为何大家都一样付出,一个富起来,另一个却没有。这个差异来源于他们对“努力工作”定义的不同演绎:

  老百姓的努力工作,是自己一个人努力,从早到晚,不停地劳动。

  富翁的“努力工作”却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团队的努力工作。

  有机会成为富翁的人,都有带领团队的习惯,尤其是带领销售团队。富翁擅长激励团队,大家朝着同一目标奋斗,共创好成绩。好成绩出来,大家都享受提成,主任或经理不只拿到自己的提成,还有团队的提成。这方面的实例很多,如房地产销售总监、保险公司的团队主任或经理。

  其次,钱的努力工作。

  有机会成为富翁的人,也会让他的钱去努力,这一点与老百姓有很大差异。老百姓的钱因怕冒风险,都趴在银行里“睡觉”。老百姓的钱很“懒惰”,没有什么“产出”。

  富翁每年要求钱要有至少10%的回报。富翁会经营钱财,他的钱在富翁睡觉时都替他赚钱。例如:借钱给朋友开店,但要收取合理的借贷利息,还要有抵押品;或者投资在房产上,收租金同时也享受房产升值回报。

  富翁更懂得利用他人的钱替自己赚钱。例如:富翁手中有70万元,他买一套房,肯定不会全额付清。他会买两套房,从银行借70~80万元,于是银行的钱也在替他赚钱。老百姓一般习惯全部付清房款,不喜欢借贷。这方面的态度上,老百姓与富翁存在很大的观点差异。

  最后,才是富翁自己的努力。

  富翁的努力,其实是全体努力的总和,产生出来的效果当然远远超过老百姓的一个人努力。以我所见,富翁自己的努力往往还不如老百姓,但他们善于经营,利用别人的钱和努力,为自己生钱。

  我们“人云亦云” 富人“敢于说不”

  老百姓存在很多“人云亦云”的道理,有些是迷信,有些是父母的讹传,绝大多数属于误导。我下面要举的例子,大多数老百姓都“自以为是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案例1:购买便宜的房子。

  老百姓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少越好。越少物业管理费的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为了省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全被破坏掉。这是老百姓“小钱精明,大钱糊涂”的经典案例。

  案例2:买保险比较回报率,回报高才买。

  很多老百姓都犯这个毛病,其实购买保险是替家庭买下一个保障网,保单最关键的内涵是足够的保障,理赔信誉好,代理人服务到位。其实,保险并不是投资。

  我们是“羊群性格” 富人是“狼性性格”

  两位年轻人,你从何知道他们20年后,哪一位能成为富翁,哪一位是一般的老百姓?其实,可以从他们的胆子大小上瞧出一点眉目。

  富翁从小胆子大,很多新鲜事物他都会去尝试,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他去干。例如:公司准备开拓西部市场,要派干部去兰州、成都等地干上三四年,未来的富翁会毫不犹豫,甚至毛遂自荐。一般的人却不愿意离开北京、上海的总公司,考虑良久,迟迟不愿意行动。

  胆子大,自然机会多;胆子小,机会也变得很少。你说,哪一位比较容易成功?

  老百姓的羊群性格很明显:他会跟着大众思维走,不会独自冒出头,不敢去尝试任何新事物;他怕失败,怕被人家笑话,他要等到大部分人都认同他的见解后才会去干,所以,他的成就也只能是一般。

  案例1:以最近火爆的在银行购买基金为例,狼群性格的人在股票型基金净值达到1.30元时已经购进;羊群性格的人最终等到2.30元时才会购进。“狼”已经赚钱,而“羊”买进时的价位已经比较高,很可能最后导致亏损。

  案例2:在国内房地产业火爆时,温州人在上海、北京开始大规模购进房产,虽然上海、北京并不是他们的家,但他们不怕风险。反观大部分上海人和北京人,购买房子时往往只限自己正在居住的城市,白白错过了其他很多区域的升值机会。

  这也是羊群性格人群做事的典型表现:要等到周边的朋友先行动,拥有了成功经验后,才会跟随。但由于多数老百姓身边有钱的朋友并不多,所以,在外地购买房子的这种经验,几乎没有。

  我们专心细节 富人留意大事

  普通老百姓在每天的消费中,都会习惯性地花半小时去砍砍价,省一点小钱——小钱精明。但他们银行账户里说不定就存着20~30万元现金——只是趴在银行,收取微薄的利息。

  “小钱精明,大钱糊涂”——是老百姓的真实写照。30万元存款,如果仅仅要求年回报率达到10%,一年产出的利润就是3万元。目前国内环境下,达到每年10%的回报率并非难事——至少应该比天天砍价要省劲儿得多。

  老百姓不关心天下事,只低头看着自己日子的微小事情;未来的社会变化,他并不能预见,只能不断叹息:这个世界变化快。

  富翁正相反:喜欢留意大事情,对未来发生的变化,他有远见,早有预备,适应得很好;还会利用别人暂时见不到的机会,大捞一把。

  比如,在两年前,富人们已经感觉到人民币将要升值,纷纷及时将自己手中的部分美元换成人民币,避免了足足5%~10%的汇率损失。

  反观老百姓,未尝有这种先知先觉的“灵敏”,年年都无奈看着手里的美元贬值,甚至破口大骂——但这有何用?只怪我们没有一些观察宏观经济趋势的本领

   为什么富人越来越有钱 财富滚雪球的小窍门

  简介:这样做的一个额外好处是:如果你及时偿还信用卡上的欠款,只使用20%到30%的信用卡额度,就能获得更好的银行信用。自身不断增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会影响你的投资策略,你可能愿意多买一些股票,这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

  富人越来越有钱,这是有原因的。

  你刚刚迈出校门,开始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吗?如果你能马上开始每个月存100或200美元,就可以一辈子不用为一些令人心烦的成本发愁,这些成本有时很小,有时很大。

  事实上,理财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你有足够多的积蓄时,就能像富人一样避开很多成本──这意味着你的财富将增长得更快。

  ·金融账户费用。举个例子,一旦你攒下足够多的资产,银行就不太可能收你各种管理费用,你不必向证券公司支付小额帐户管理费,共同基金公司也许不要你的退休帐户管理年费。

  ·还有更多省钱的地方。投资2.5万到5万美元的基金投资者卖出A股时可以少付佣金。喜欢无佣金基金吗?如果你在大型共同基金Vanguard Group投资10万美元──或有5万美元并连续投资10年──就能享受公司的低费用优惠政策。同样,富达投资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向投资帐户内有10万美元的指数基金投资者收取更低的管理费用。

  听上去不错吧?可惜,现在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永远享受不到这些优惠。

  事实上,跟自己大手大脚的父母相比,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据波士顿大学退休研究中心(Boston College's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称,在2004年,26岁到28岁美国人的净存款仅为自己年收入的一半,这与1986年的数据完全一样。

  ·信用卡费用。很少有比不偿还信用卡债务更愚蠢的错误,这种债务的年利率可能高达14%或更多。然而,根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2004年的消费者财务状况调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户主年龄不到35岁的美国家庭几乎有48%欠信用卡的钱,欠款的中值为1,500美元。

  想避免犯这种错误吗?你最好降低一点生活标准,每个月存上一两百美元,从而有一定的积蓄作为缓冲。

  这样做的一个额外好处是:如果你及时偿还信用卡上的欠款,只使用20%到30%的信用卡额度,就能获得更好的银行信用。这能使你在贷款购买房屋或汽车时享受更低的利率,或建立物业套现贷款的信用额度。

  ·借贷成本。当你的积蓄增加时,可以有能力购买一辆车而不是被迫租车。当你买车时,可以用现金支付全款或较大比例首付,因此每月的还贷金额就会小得多。

  同样,如果你持之以恒地攒钱,就能在购买首套房屋时支付20%的首付款,让你不用花钱买住房抵押贷款商业保险;这种保险每贷款10万美元,每年就要交500美元的费用。

  ·保险费。随着财富的扩张,你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随之增强。用不了多久,你会觉得可以提高住房和汽车保险的免赔额,原因是,为修理遭受飓风袭击的房屋或发生碰撞的汽车多承担一两千美元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状况。

  到一定时候,你的积蓄可能够多了;即使你过早离开人世,也能保证家人的生活。这样你就不用再投保寿险,至少可以降低保额(当然,有些人出于遗产计划的考虑,可能选择不做变动。)你的积蓄还可能足够支付以后住养老院的费用,因此不需要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每年可以轻松节省1,500美元或2,000美元。

  自身不断增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会影响你的投资策略,你可能愿意多买一些股票,这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你已经走上舒适退休的康庄大道,也许不再需要这么高的投资回报──因此不必在投资上冒如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