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庭对孩子的不当举措
喻建国
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间,他的身体会不断受到来自家庭和环境的各种信息的抚摸和冲击,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学校和社会又不断给予各种信息的抚摸和冲击。所有来自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的信息抚摸和冲击构成孩子的身受。孩子的身受有良性身受,还有不当深受。不当身受对孩子的行为可以产生不良影响,缺乏自信,不善交往,难蕴爱心,信口雌黄,推诿搪塞,固步自封,人格缺损,心态欠佳,就会在不当身受中逐步形成。
且举几个经常可见的家庭不当举措作为例子:
其一:父母或直接监护人粗暴地对着孩子大吼“不准这样……”
孩子如果经常受到这种大吼的冲击,长期深受必将在其身上产生恶果。可以设想,每一次这种大吼,都会使孩子的自信受挫,日久将把孩子的自信心消饵殆尽;每一次这种大吼,都会使孩子的自尊受击,日久将使孩子的爱心无影无踪;每一次这种大吼,都会使孩子的精神受到刺激,日久孩子的人格就被扭曲变形;每一次这种大吼,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坑害,日久孩子的心态就会反常变异。
其二:父母或直接监护人鄙夷地对着孩子说: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孩子如果经常接受这种语言的侵袭,必然会怀疑自我,逐渐因自叹弗如,形成一种心理惯性,以后对于尝新和开创,必然举步维艰;孩子如果经常接受这种语言的侵袭,必然会丧失自尊,逐渐形成由低三下四铸就的行为模式,对于光辉和闪亮,孩子会自认与己无缘;孩子如果经常接受这种语言的侵袭,必然会人格低下,孩子的为人规格会逐渐远离完美,同时对于缺损和妄为显示热衷升温;孩子如果经常接受这种语言的侵袭,必然会心态变异,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会逐渐产生方向逆转,对于冷漠和封闭出现自然趋进。
其三: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基本不对孩子坚定地说:“你不能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
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对自己的正向指导,自我行为随意而行,很自然地会远离主流社会的行为规范,从而在和社会接触的时候,不能满足主流社会的行为要求;而被主流社会所冷落甚或抛弃;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对自己的循循善诱,心中的自我逐渐膨胀放大,一切唯我为是,脑子里只有一个大大的自我 ,从而不能融于集体,交往时自然常常会碰壁;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对自己的引领,从而不善良性模仿,学习敏感度低下,举动拙劣,会严重影响孩子体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对自己的呵护,因为得不到爱,不懂爱,自然缺乏爱心,自然不会尊老爱幼,也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对责任、诚信、高尚与和谐,不懂也不问。
其四:父母或直接监护人不敢让孩子积极地接受新语言和新事物,他们经常在孩子接受新语言和新事物的时候,设置重重障碍。
孩子长期缺乏对新语言和新事物的接触,对身边事身边物逐渐缺乏敏锐的感觉,甚至个体感觉器官的功能也会受损,感知迟缓,丧失敏感;孩子长期缺乏对新语言和新事物的接触,也就不善于问为什么?不善于问怎么样?好奇受阻,自我受囿于一个窄小的时空,变得麻木不仁;孩子长期缺乏对新语言和新事物的接触,必然对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难于接受,到校学习时肯定学习困难,
孩子对对策略性知识和观念性知识,更为木纳,一窍不通;孩子长期缺乏对新语言和新事物的接触,原应发展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全部闭塞,当然个体的发现和发明的重要能力也就只有两袖清风了,孩子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其五: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对孩子经常使用非正规性语言。
孩子在父母和直接监护人使用非正规性语言的影响下,特别是用不恰当的儿化语言与正规语言割裂,当儿童正式使用正规语言时要重新进行学习与翻译,产生语言学习的双重劳累;孩子在父母和直接监护人使用非正规性语言的环境中,也就使其进入人为制造的幼稚语言环境,从而会延长幼稚,儿童处于语言幼稚期的时间会莫名延长;孩子在父母和直接监护人使用非正规性语言的作用下,他的成长也会延缓,因为善于使用正规语言是成长的重要标志,而习惯非正规语言必将对儿童成长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孩子在父母和直接监护人使用非正规性语言的环境中,肯定让孩子的信息渠道的层次低下,因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是语言,信息渠道的高低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层次、速度和质素。
让我们的父母或孩子的直接监护人都充分认识家庭不当举措对孩子的严重不良影响,让我们的父母或孩子的直接监护人都行动起来,远离家庭对孩子的不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