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原因解析
作者:韩和元
如每日经济新闻的叶檀近期所说:“中国股市热,热到上交所的日成交额三倍于5年平均水平,热到从今年2月份以来沪综指累计上涨50%,上半年中国股市累计涨幅超过60%,在布隆博格监测的全球90多个股票市场中排名第一。”
确乎,中国证券市场近期的走势,总让人疑心2009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不是又在重复2007年非理性繁荣的老故事。
这里固然有着人性的弱点的原因,毕竟人类对于曾经的痛苦和灾难总是趋向于健忘与回避。虽然在情境主义者看来人生的行为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一起构成了有历史关联的行为cluster,前行为的经验、前行为的教训成为后行为的输入,因此不能够简单的判断一次行为的成败,换句话说:行为的经验为人生积累了独特的专门的关于行为的知识。也就是说,一旦获得经验了,人就应该能够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但现实中我们经见的事实上,以前的经验并不能保证社会因此具有预见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有些经验由于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人类固有的健忘和回避心理往往让我们漠视问题的存在,如1929年经济危机后在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人民对狂热的投机行为往往持有警惕之心,对过度的乐观避之不及,但只二战结束后,在繁荣中我们就将这段经历置于脑后;如市场业已克服经济周期这一奇谈怪论一样,在1920年代繁荣周期形成的经济周期已经成为历史,虽然很快这种奇谈怪论,就得到了现实的修正,人们也似乎认识到自己的盲目乐观,也承认了经济周期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随着二战后,经济好转,社会繁荣,那种曾经被事实证实过的谬论又甚嚣尘上,随后历史再次证明了这种观点的荒诞,但如今这种被历史和事实无数次证实过其荒诞的奇论不又一次粉墨登场了吗?整体如此,个体亦然,我曾认识一个赌徒,20年前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这一变故曾经促使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再沾赌,但很快他又故态复萌。如今中国的证券市场仿佛也是如此。
除却人类本身的弱点,我想中国资本市场的某些制度安排本身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今天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所出现的严重畸形之情况,其根本原因我们认为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缺乏丰富的金融工具,正因为资本工具的匮乏,从而造成市场盈利模式单一,再进而导致市场极端不稳定。而其衍生的结果是:整个市场时刻处于易受操控及内幕交易的弊端之中。
纵观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资本工具的丰富,会加大资本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的盈利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化。这样的结果是:随着金融工具的丰富,资本市场的生态群落也会变得更加完整,其定价以及资源配置的功能会更加显著。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今天的危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美国的衍生品的过度投资之“福”,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金融工具的丰富其本身对资本市场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更需要辨证看待的勇气和智慧,这事实上跟金钱与人性的关系一样,的确很多人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但我想问题并不在于金钱,或许更多的还在于人本身。这次的金融危机,衍生品固然成了帮凶,但我想真正的问题或许还在于我们“人”本身在监管方面的缺失上。也因此,我倒是认为,我们不能因为金钱腐蚀了某些人而否定金钱存在的意义,同样的道理也应该适用于金融工具的丰富与资本市场的繁荣上。如何从美国的失败的案例中汲取教训,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从而引导金融工具更好的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服务,并且少些健忘和回避,我想这才应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