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恐怕是自从现代企业产生以来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破产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是市场规则,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上企业破产每天都在发生。雷曼兄弟破产了、贝尔斯登破产了、克莱斯勒破产了。据说中国2009 年一季度破产案件上升了28%,而且退出市场的企业数平均每年达80 万家,只有0.5%办理破产清偿。
但是,通用汽车怎么可以破产?通用汽车是什么公司?它是《财富》500强的常年冠军,它是工业革命的代表,它是现代企业的化身,它是美国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它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成名之作《公司的概念》产生之基础,它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斯隆实践之基地。美国有位政治家曾经豪迈地说过,只要对通用有利,就是对美国有利。通用汽车破产,MIT 的斯隆管理学院和美国管理界颜面何在?美国颜面何在?于是,美国政府出面挽救通用汽车,出资300 亿而持有通用汽车60% 的股权。但是通用汽车1700 多亿美元的净债务尚不知怎么解决。结局如何,还有两三个月见分晓。
通用汽车的破产对世界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通用汽车当时看起来像是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它可以时而赚100 亿美元,时而亏100 亿美元而宠辱不惊。中国企业正在追求成为像通用汽车那样的航空母舰般的“百年老店”,但看来航空母舰般的百年老店也不意味着“基业长青”。前一段查资料,看到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是日本的金刚组建筑公司,成立于公元578 年。但是再仔细一查,在2006 年1月,无力清偿庞大负债的“金刚组”株式会社在其家族第四十代传人金刚正和的手中宣布清盘,被高松建设收购合并。这种千年企业黯然收场的结局令人惆怅。具有1400 多年历史的企业,历经40 代人,度过多少战乱和经济危机都没有倒下,却倒在了似乎不该倒下的今天,原因也是规模过大和负债过度。看来活得久和活得大还是有矛盾的。企业破产一定有企业的原因,但是当一些曾经十分优秀的百年企业、千年企业纷纷破产之时,社会是否也要反思是什么逼迫或者纵容他们过度发展、过度负债?现在的公司制度安排和金融制度安排是否有问题?
这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巨型股份公司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政府和社会是否要出手援救?在企业发展历史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几次危机,如果能度过危机,企业会更健康、更成熟,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尤其像通用汽车这种公司,不救太可惜,救起来可能又有100 年的辉煌。但是,是否救援的标准是什么?救援的方式是什么?救援的程度是什么?为什么AIG 该救而雷曼兄弟不该救?克莱斯勒公司在30 年前被救过一次,现在又出问题是否还该救?在经济危机环境下和正常经济环境下的救援是否有差别?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现在回过头看,当时的德隆是否该救?以后万一具有340 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公司出现危机是否该救?社会对这一系列问题恐怕要有政策与制度的安排。
由此联想到当年以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它们在没有政府和社会监管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了百年,并摸索出一套金融企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有些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也不过时,在它的鼎盛时期一定也被想象成是可以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但百年之后还是遭遇了灭顶之灾。当时它们向政府求援,但政府爱莫能助。如果那时有条件把它们救下来或者国有化,中国金融企业的历史可以延伸到近200 年?
面临破产的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了,美国加州政府也面临“破产”的危险。相当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加州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243 亿美元,正在靠卖监狱度日,而且美国50 个州中的46 个州都面临财政危机。现在该救Who 呢?Who 救Who 呢?通用汽车的破产能否警醒一大批其他的“百年老店”和中国的20 年企业和30 年企业?社会与政府能否改良制度与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