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勇气建一座“倒塌楼房纪念馆”
《时代周报》评论员 吕业辉
时至今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塌楼房的善后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相关后续新闻报道也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媒体上滚动播出。应该说,这确是一条大新闻。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倒楼事件)既可以被嵌入“2009年十大新闻”的头衔,又能够达到在全世界房地产行业确保100年不被遗忘的境界。
原因很简单:在世界建筑史上,在建的楼房发生倒塌已属罕见,而倒塌后楼体本身保持完好甚至玻璃都未破碎的案例也仅此一桩。上述理由也正是事件发生后引起各界震惊并被媒体持续关注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们认为,与其匆忙将倒塌建筑物废墟清理干净——日后或将在原址重建——莫不如因地制宜,在倒塌楼房的遗址上建一座全球独一无二的“倒塌楼房纪念馆”更为合适。
一来,可以让这座倒塌楼房永久的成为建筑史上的长鸣警钟,令后人在惊叹“奇迹”的同时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基本原理。
二来,世界上凡是重大事件发生后,都有建立纪念馆的传统,比如:美国在世贸双塔遗址上建立的9.11纪念馆;我国在汶川老县城建立的四川汶川地震纪念馆;二战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上海的倒掉的莲花河畔景苑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
再有,从艺术价值的角度看,倒塌楼房整体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坏,甚至多数玻璃仍旧保持完好,从高处俯瞰现存的场景完全称得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其冲击力与壮观度完全可以成为日后开馆聚拢人气的主要噱头。
还有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那就是——有一位工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这位遇难者的身份,因为相关报道中都很难找到任何有关这位死亡工人的详细讯息,不过,再渺小的生命都有它的伟大之处……
然而,无论我们的假想论点有多么的充分,对于上海有关方面来说,将废墟变成纪念馆都等同于在当事官员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从事故现场那些挖掘机、推土机不分昼夜地工作的角度分析,有关部门一定是希望更快、更早、更迅速地将现场清理干净,然后再更快、更早、更迅速地让新建楼房矗立于原址之上,通过时间效率和物景改变去掩盖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种种丑闻。(比如现在已经确认开发企业的股东之一就是镇长助理)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房价高企、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业已形成了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功利性游戏规则”。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为例,该楼盘的土地楼板价仅为604元/平方米,而其目前销售均价高达1.6万元/平方米,开发商或地方政府的利益不言而喻。如果这栋倒塌的13层高的楼房重建起来的话,最多花费的仅仅是建筑成本,完全不至于伤筋动骨或“倾家荡产”。
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很快,这栋倒塌楼房的废墟就会被清理干净,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很快就会在一波又一波飞涨的房价中淡忘此事,那些功利性游戏或许还将继续上演。如果上海方面能够真正履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话,就拿出勇气建一座纪念馆吧,它留给后人的遗产一定会比商品房高得多。
拿出勇气建一座“倒塌楼房纪念馆”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