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手机 社区 Google
◎必要的与必然的
1994年大学时期曾经与好友一番争执,他认为一个大一统的操作系统是必要的,因此认为微软的独大是必要的;从经济效益看,一个独大的操作系统可以降低第三方软件硬件厂商的开发成本,因为只需针对一个操作系统开发即可;所以,一个独大的操作系统也是必然的。
而我是个愤青,一边使用微软开发工具编程,一边想著哪天打倒他。当时Windows 才到 3.1版,其后就是靠著Windows 95, 98一路独占市场的过程,乃至经典的Windows XP,成熟到就算Windows Vista 已经推出,大家仍然死咬著XP的奶嘴不放。看来微软的敌人只剩他自己?
这带给我们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果不是比尔盖茨,其实一定还是会出现另一个家伙大部分统一了桌上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这是商业世界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虽然不少人想朝比尔吐口水,但如果不是他,也只不过是换了另一个被吐口水的对象罢了。
反抗军一直都有,从初期的其他大型厂商逐一倒下或被微软收编,一直到开放原始码运动,有时会觉得这过程真像从正规军抵抗转向游击队地下组织。微软说不出真正的敌人是谁,就像美国政府从对抗苏联到变成对抗恐怖分子一样,敌人已经从具体的对象化身千万。
妙的是,软件硬件开发商一边在桌上电脑为著被统一的操作系统叫苦,一方面却在手机上为了应付版本众多的操作系统叫苦。当Google宣布要推出Android 时,市场上很大一部份回响居然是「别再搞一个作业系统了吧」。这种心态,不正是在期待一个大一统的手机操作系统?
让我们再想一下必要性与必然性。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 |
产品工程经/副理 事业处副总经理(大陆广州) Customer service 国外业务经理 人力资源主管(总监/处长/协理) 物管海外主管 经营管理主管(课级以上) 专案经理(高阶) 新竹 | ![]() |
Google在成为新霸主后产生两个有趣现像。一是不少人认为他正变成另一个微软(反抗军首领现在经常受反托拉斯官员关注),另一个是 Google除了自己领头外,还若即若离的公开或私下支持游击队组织(开放原始码社区,哈哈),虽然游击队也很清醒的想刻意画清界线。
在商业世界里,「不做恶」这种事,大家就别太认真了。
然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似乎在逐日降低当中。如果,未来的大部分应用都是透过远端的服务器来完成,用户仅需透过浏览器操作,这样的环境里其实操作系统本身就不是用户关注的焦点。操作系统市场的新一轮竞争正在开始,但是战场似乎跟以前不同了。
观察一下,目前大部分人使用电脑无非上网以及简单的文书处理,可能还外加储存与打印相片,或者观赏DVD 听音乐等多媒体应用,商务人士可能还多上邮件与通讯簿管里。这些事情相较于五年前,已经相当程度被转移到互联网上。再往后看五年呢?
Google前些时候宣布打算推出Chrome OS 而且从上网本市场入手,或许是这样的想法。一个基于Web 应用而诞生的操作系统,与基于桌面应用的操作系统,两者在本质上应该有不同。以此观之,即使Linux 都让人感觉有点是「上一个世代」的产物。
然而,如果这是大势所趋,为何Linux 操作系统在上网本上一开始一鸣惊人到后来又全面溃败于Windows XP?大众消费者对于这件事显然还没准备好,而操作系统全面转向Web 化的时间,将会比想像的还久。微软能否在这段时间内顺利的完成转移,也考验著经营者的智能。
◎转移用户对介面的注意力
在操作系统Web 化的过程中,除了大环境更加丰富的Web 应用以及随时可连网的环境外(无线互联网在此扮演关键角色),还需克服使用者对介面的依赖及从众心里。很多人能举出Windows 不好用的一堆理由,但是其实这些人使用Windows 都已经超过10年。为什么戒不掉?
开放原始码阵营逐渐认知大众用户都不是电脑高手,不会自己安装 Linux 与上Patch ,也知道介面统一的重要性。然而,即使今天做出一个与介面与Windows 一样的Linux 出来,用户会否买单?这个可以笑称为山寨版Windows 的Linux 是否有市场?
一个共通的使用体验是大众市场不可或缺的,即便他是不好的体验,但他是共通的。一个普罗大众用户在使用Linux 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孤单的,周围没有人与他有共通体验。笔者先前在大陆买预装Linux 的第一代华硕Eee PC时,店家还问是否要改装成Windows 。
用户体验是一把两面刃。微软花了近10年的时间慢慢将他的移动作业系统打造到Windows Mobile 6.5版,就是想延续用户的电脑体验到手机上面。奈何用户在手机上的第一要务是打电话,而Windows Mobile始终就不是为了打电话而生的。
而Google在上网本上想要摆脱Windows 对于用户体验的困绑,说服消费者丢掉微软的奶嘴,则必须把精神花在打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体验上,将用户的注意力从桌面应用的体验转移到网上应用的体验,避开与微软的鬼魂较量,因为那种较量不是Google长处,时机也远没到。 (文:数位之墙)
■ 历史上的今天 |
■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三)从桌面到Web 运算 - 2009/07/26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七)3G增值服务订价方法 - 2008/07/27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六)深谈台湾3G话费战争 - 2008/07/20
■ 当idea变成事业(下)成本收入怎么估? - 2007/07/22
■ 网络广告新一章(二)从曝光到成交 - 2006/07/23
■ 终极的移动装置(五)共通的操作经验 - 2005/07/24
■ 漫谈数字音乐(七)渠道冲突的挣扎 - 2004/07/25
■ ICQ :一个科技营销上的叹息 - 2003/07/27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五)无线版权管理 - 2002/07/28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四)成功关键在于规模经济 - 2002/07/21
■ 数字电视是无线电视台的新契机? - 2001/07/29
■ 泡沫所创造的价值 - 2001/07/22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