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蠢”与大师之“智”


 

媒体之“蠢”与大师之“智”

 

易大师一“砸场”,“愚蠢”便窜红;聂大师打了个盹儿,“瞌睡睡”随即成了时尚。细细思量,在这样一个流行色渐趋多元化的时代,还真有一个媒体“蠢”和大师“智”的问题。

难道不是么?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连小学生都应付得过来的“愚蠢”问题,你让大师去回答,本意似乎是出于好心,怕一不小心“噎”住大师让他下不了台,可这不是有意低估和小看大师的智商和水平嘛。连讨好都不会,说明自己够“蠢”,怎怨得大师“发飚”?

如今的这些大师,无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已远非当年为博媒体“宠幸”可以忍气吞声、卑躬屈膝的无名之辈。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可你却仍然停留在过去,无视大师的尊贵身份,纠缠于一些琐事和细节,一副不把大师放在眼里的作派,不是很“愚蠢”吗?你一“蠢”,大师当然就不高兴啦。

相比于媒体的“蠢”,大师的“智”就凸显出来。他们清楚跟媒体打交道得小心翼翼,那些看似小儿科的问题都可能蕴藏玄机,一不留神就会说错话,上圈套,甚至露马脚,进而陷于被动。于是,易大师情急生智,佯作一怒,就把话题和观众视线巧妙地岔开,人家至多说他孤傲自大,作为大师,还在乎这个么?

而聂大师就更为智高一筹,他清楚赶这些场子,主持人会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既然懒得作答,便干脆装出一副睡姿,让你干着急,看你还怎么拿一些“愚蠢”的问题来穷追不舍或旁敲侧击地“考”他。这一招果然很灵,不少观众还表示出理解和谅解呢:聂大师太累了!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今后请大师、大腕出场前,不妨放“聪明”点,尽可能投其所好,看他们是否愿意出场,哪些话题说得,哪些“雷区”触不得,免得再自讨没趣,活生生地让人家给砸了场子。大师动怒事小,那么多观众兴致勃勃地坐在电视机前,那才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