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弯路》连载九


中篇 优劣比较

第四章 增长速度比较

纠正共产风之后,所有制革命大跃进的高烧有所降温,一部分私有制在1961年回来了。当时不少城市兴办众多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私人出资的,实际上就是私有企业。但当时不敢叫私有企业,因为“反右”运动刚刚过去三年,私有制被批得臭臭的。不敢叫私企,那叫什么呢?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民办企业”。民办企业多了以后就形成了民营经济或民有经济,实际上就是私有经济。于是,私有经济从1961年起在中国大地上开始复苏!

从那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趋势——国有经济的比重一天一天降下去,而私有经济从绝对值到比重都一天一天上升起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列了一个表,国有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当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为90.6%,而后一年一年往下降,依次为88.5%、78.3%、62.3%、54.6%……,1998年只剩28.2%了;而非国有工业呢,从1960年的9.4%逐年上升,依次为10.7%、25.2%、30.9%、53.1%……,1998年上升到了71.8%!这就好像一个翘翘板,国有这一头原先很高,慢慢降下去了,而以私有为主的非国有经济,亦即民有经济的那一头则相应地翘上来了。这是工业部分,商业部分怎么样呢?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同样是国有商业逐年下降,非国有商业逐年上升。这些数据用计算机一转换便成了一幅“国有经济走低,私有经济看高”的趋势图。图中两条绿色的粗线表示私有工业和商业的比重,始终在往上走;那两条红色的细线代表国有工业和商业的比重,则日新月异地往下降。这就是近四十年来中国国企与私企发展轨迹的鲜明对比。(见图表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