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评论中思考吉林通化事件


 

 
                   从媒体评论中思考吉林通化事件
    媒体评述的关键词大有“嚼头”,一是“不明真相”,二是“永不介入”。
    为什么群众总容易被煽动?在发生群众性事件的时候,有些部门在声明中最长用到的一个词就是“不明真相”。这顶“不明真相”的帽子扣在群众头上好大啊,似乎有那么一点扎眼。“不明真相”最起码说明这些部门两个问题,一是推脱责任,是推脱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推脱群众的责任;而是这些部分已经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永不介入”。永不介入算什么,伟大的妥协吗?
作为局外人,我们通过假设的方式来分析这次事件。我们先把这次事件分为四方,一是向国资委靠拢的正规部门,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二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正气浩然嫉恶如仇;三是国资委和媒体称呼的“极少数人”,这是一部分既得利益的小团体,为保护既得利益不择手段蛊惑人心煽动员工闹事;四是建龙集团,计划扩大入股比例,分一杯羹。
假如那些运作重组的部门是完全“正义”和正确的,是为了扩大经济成果,为了国家财富的增值,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福利待遇,那么这次群众事件就是罪恶的,这些极少数人就是人民的罪人,他们为了中饱私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通化的利益,那么这次事件就应该定义为少部分煽动群众闹事的犯罪事件。但是让人费解的是上层部分立即发表声明,说建龙永不介入。这是伟大的妥协吗?是对“不明真相”的群众妥协还是那些“极少数人”妥协。如果国资委对于通化重组的决定是正确的,就应该坚决的执行下去,严厉打击那些既得利益小团体煽动群众闹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针对“不明真相”的群众妥协,我看就不必了,既然是“不明真相”,就应该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力度,减少甚至消除群众的阻力。按照这个逻辑思考,“永不介入”的决定欠妥。
假如这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不是外界宣传的“不明真相”呢,那局势就复杂了。首先,群众都不是傻子,不管是谁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在这次事件中,通化的员工甚为疯狂,难道其中情况真的只是像媒体宣传的“不明真相”那样简单吗?国资委宣布建龙集团“永不介入”,这绝不是向那些违法乱纪的小团体妥协,而是向通化的群众妥协。如果是向通化的员工妥协,那就耐人寻味了。
不管怎样,我们还要静静等待,进一步的真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