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小煤企转型青睐农业
http://www.sina.com.cn/
本报记者 解刚 刘启文报道
“就是卖掉两个煤矿,也要把红枣深加工项目搞下去。”山西华安母枣科技公司董事长车安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虽然这个红枣深加工项目已经投入6个多亿,至今还没有任何回报,但车安奎依旧信心满怀。
近年来,由于产业政策和市场等原因,山西部分中小能源企业计划或正在转型。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在今年初对山西10个地市2624户企业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月末,山西省被调查能源型企业累计投向其他产业资本达194.67亿元。在被抽样的2624户企业中,20.12%的企业已经或正计划转型,其中的不少能源型企业都有明显转型意向。调查的企业中已转型企业以煤企为主,占比达到58.79%。有145户企业正实施转型,正转型企业占能源型企业总数的5.53%。同时,还有6.36%的企业正酝酿转型。
那么,这些企业在转型时更加青睐哪些行业呢?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调研结果表明,煤矿、焦化、冶炼、化工、其他企业主要转型方向为农业、养殖、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金融、旅游等行业。其中,近4成企业转向了生态农业及农产品(11.20,-0.18,-1.58%)加工和商贸服务。
“在煤炭行业是赚钱了,但是没有市场主动权,价格利润是不稳定的。红枣作为我们当地农民最重要的副业,全市枣树种植面积达166万亩,正常年景产量1.2亿公斤,产值5亿元。红枣的延伸产品现在只有枣汁、枣脯等,都属于粗加工,缺少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红枣中隐藏了无限商机,对企业转型、枣农致富都有非凡意义。每年可‘吞掉’红枣6万吨,枣渣用作猪饲料,使资源得以循环和充分利用。山西、陕西两省5个县的红枣有望全部‘消化’,使10万枣农受益,上千人获得就业岗位。”车安奎因经营煤炭而资产达近10亿,他向记者描述着公司的发展前景。
此外,在山西的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许多煤老板有很深的回报家乡的情结。山西联盛能源公司副总裁马建明向记者透露,该公司董事长和自己是同村人,公司也要在自己长大的农村投入数十亿巨资,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家乡改善乡亲的生活环境,以现代化种植、酿酒、养殖等为重点项目来带动村民增收。
针对山西煤炭中小煤企转型青睐农业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当然,在众多能源企业转型向农业产业投入时,有个别转型的企业还是败走麦城。山西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集特色养殖、生态林业、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度假等为一体,是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龙头企业之一。据山西青年报2009年4月17日报道,该公司董事长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煤老板,他的转型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