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孙女的近作
喻建国
在电脑的我的文档中突然发现孙女写的一篇文章,篇名《成长路上》,到底和以前写的文章大不一样,有一定的结构构思,这一点是以前的文章中所没有的。在这篇文章中她选择了两件事:“乘车难,出行难”和“居室窄,光线暗”作为上海成长的源起点,并采用了两句并列句作为两个大部分的开场白:“乘车难,出行难,曾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给外乡人最深的印象。”“居室窄,光线暗,曾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最大的烦恼。”两个大部分分别罗列了源状态,又展示了现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轻轻地用了一句:“生存环境的改变,就是上海的成长。”点明主题。最后用了一小段表明了自己的向往、憧憬和意向:“上海的成长之路还很长,“现在”在不久后就成了“曾经”,将来会有更大的突破。我憧憬着,同时我还会在上海未来的突破中贡献我的才华。”
成长路上
杨应烨
乘车难,出行难,曾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给外乡人最深的印象。
“出去玩一次要走许多路才能到车站,许多地方没有公交车经过,下了车还要再走许多路,非常不方便,所以居民不太愿意去远一些的地方。”从父母长辈那儿听到的关于他们过去的生活,总会出现这样一段话。老上海在我心中的印象不怎么好,出行困难,这生活多无趣。而且几年以前,我和妈妈一起乘地铁1号线,对它充满好奇的我,每次看到车进站,都会睁大眼睛,看着车边的红带子从面前飘过,直到它停下。
而今,上海的轨道交通和巴士线路串连起整个上海,1号线也是地铁家族的老大哥了,各繁华地段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节约了人们的时间。现在我从学校回家,有多种线路可供选择,我便可以依据自己当时的心情等选择回家路线,带给了人们更多可以激情的选择。
交通的明显发展,让大家看到上海的成长。
居室窄,光线暗,曾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最大的烦恼。
一栋栋石库门房子,小小的房子里有许多住家,真是其实二家房客济济一堂。房间里堆满了杂物,光是一个床就占了房间一半多的空间,有的家庭都是很多人挤一张床。从老上海的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人挤人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
而今,一栋栋高楼在上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一幢高楼可以住进许多户家庭。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中意的房子,带给人们更幸福更自在的生活。我们读书的教室也很宽敞,两个楼层间的距离很大,给了学生们充足的光线,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好好读书。
生存环境的改变,就是上海的成长。
上海的成长之路还很长,“现在”在不久后就成了“曾经”,将来会有更大的突破。我憧憬着,同时我还会在上海未来的突破中贡献我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