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3日、4日),全球智库峰会在京举行。历届智库峰会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展开。本次智库峰会似乎有点儿跑题,与会着讨论重点着重于当下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走势。中国政府“财经口”高官悉数登场,相继发表演讲。智库峰会偏爱中国经济,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分量在加重。世界在关注我们,国人更当“关心自己”,中国经济是否已步入复苏通道,对咱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直接。
半年总结恰系“关心自己”的一个时间窗口,相当于为半年经济作个“体检”,需要用数据说话。虽说半年GDP、税收、就业、财政收入等指标性数据要到本月中上旬陆续公布,但若干直观评价数据,在前天和昨天已相继公布。据此,虽说尚不能作出权威“体检”,但至少已可作出八九不离十的预检判。
据商务部快报,6月份及半年累计,外贸、外资、外经继续呈现跌势,跌幅均超过两成以上。用电量前5个月均呈负数,6月份好不易翻红至正3.6%。鉴于夏天社会用电量有季节性增加因素,故单凭3.6%还难以支撑工业用电量明显回升的结论。1-5月份CPI和PPI均为负数,6月份正式数据还未公布,但各大机构发布的预判数据已公布,CPI的跌幅区间在1.3%-1.5%,PPI的跌幅区间在7.5%-7.6%。简言之,前者继续在谷低徘徊,后者跌幅继续扩大。就半年CPI和PPI,笔者还想多讲几句:前者跌幅之所以比较温和,与春节后楼市“小阳春”及楼市迅及步入“盛夏”的正拉动直接相关;后者跌幅堪称“严重”,遭受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及市场需求不振的双重打压。
判断经济是否复苏,以上数据称作“过程判断数据”,“四大先行数据”是更直观的判据,它们依次是用电量,集装箱吞吐量,公路货运量,厂房闲置率。用电量上文已及,吞吐量和货运量没见公开发布,有兴趣者可查阅上市公司财务季报,因为港口与公路货运的行业巨头都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目了然。闲置率的权威数据也没有,但厂房租金持续“坐滑梯”作了间接回答。
由以上过程数据和先行数据很易得出形势严峻的结论,但改用投资、消费、银行信贷的数据,却可得出形势趋好的结论。
1-5月投资增幅创历史之最。这个成绩是在地方为4万亿投资计划配套资金只到位40%的现状下取得的,若配套资金不打折,成绩自然更耀眼。银行信贷全年计划5万亿,上半年实际投了7万亿,按此势头,到年底10万亿都刹不住。都说消费是短腿,但上半年消费增速比GDP快1倍还多。当然,拉动消费主要靠汽车、家电的城乡直补及楼市的异常“火爆”,该判断是否以偏概全,央行季度消费意愿报告可作旁证:一季度选择“更多消费”的居民为29.7%(30年历史低点),二季度再跌至15.1%。
这情形就像“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水”指,上半年市场并未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极;“火焰”指,天量投放货币造成流动性泛滥像无头苍蝇乱窜,相当部分窜进了投机性最强的股市和楼市。春节后股指迅猛上攻,4个月涨幅近50%,平均收益回报却不足20%,说明投机资金炒股已呈疯狂状。伴随北京、上海、广州新“地王”批量现身,连楼市内一贯的“唱高派”潘石屹都发出了“可能出现比2007年更疯狂泡沫”的警告。
年初时,经济学家“V”派与“U”派阵线分明。到6月末,“V”派的两个代表人物厉以宁和袁钢明已明显向“U”派靠拢。1月上旬,厉以宁告诉媒体:“一季度见底”;昨天厉以宁改口:“它会缓慢回升,绝不会那么快......”袁钢明更坦诚:“看来经济下滑力量超过回升力量。”
中央政府大半年来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起作用的,成效尚不够明显,一是今天的调控比亚洲金融危机的调控要困难得多,二是中国经济结构固疾由来已久,人们无不希望经济早日复苏,但更寄望与结构转型同步复苏。只有那样的复苏才是长久和可持续的,现在看,达致理想状态尚需时间。
为半年经济运行作个“体检”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