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品艺术之乡” 黑土地上崛起新铁岭


新中国60年产业英雄谱候选公示---英雄城市篇之中国.铁岭

 

走进“小品艺术之乡” 黑土地上崛起新铁岭

 

铁岭,位于辽宁北部,东临抚顺、南与沈阳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北与吉林省接壤。现辖银州、清河两区,开原、调兵山两市,铁岭、昌图、西丰三县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区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人。交通便捷,沈哈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纵贯全境。区位优势明显,是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成员市之一。老城区倚山傍水,新城区湖天一色,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

 

    铁岭是一个盛产能源的地方。境内的铁煤集团是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储量达22.5亿吨,年产原煤2200万吨以上;昌北煤田已探明储量2亿吨;拥有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的清河、铁岭两大电厂;煤炭化工、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煤矸石发电、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项目方兴未艾,被誉为“新兴能源之城”。铁岭是一个盛产绿色农副产品的地方。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是辽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被誉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站”和“肉库”。榛子、人参、鹿茸、山野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

 

    铁岭是一个盛产欢乐的地方。以赵本山、潘长江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给全国人民带去了具有辽北特色的不尽欢乐,被誉为“小品艺术之乡”。铁岭是一个盛产体育冠军的地方。从铁岭相继走出了阎红、陈跃玲、吕刚、刘红宇、孙福明、李卓六位世界体育冠军,被誉为“体育冠军之乡”。铁岭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这里是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和《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高鹗与著名红学家端木蕻良的故乡,被誉为“红学文化之乡”。还是“字震九州”魏燮均、指画鼻祖高其佩的故乡。周总理称铁岭为他的“第二故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更是当今铁岭人的骄傲。铁岭更是一座立志开放、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城市。荣获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软环境建设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综治先进市、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公安“三基建设”先进市等一系列称号。  

   

“十一五”期问,铁岭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思想观念新、增长方式新、体制机制新、城乡面貌新、发展环境新、执政形象新、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结构调整步伐大、区域经济辐射力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大的“六新五大”目标,建设“新铁岭大铁岭”,必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力争实现年均增长20%,到2010年达到780亿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半,再造两个铁岭。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了20%以上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各市位居前列,实现了“十一五”高起点大手笔开局,经济社会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铁岭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持续快速提高,各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四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二。

 

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是铁岭市委、市政府抓住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铁岭区位优势,紧密呼应辽宁中部城市群和沈北新区建设的新形势,立足铁岭,依托沈阳,面向沿海,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的重大决策。规划到2010年,整个沈铁工业走廊最终实现工业产值1500亿元,其中先导区1000亿元,使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都集中在这条隆起带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岭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实施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城乡统筹、科教兴市、全民创业“五大战略”,突出抓好“加快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商贸物流和构建和谐铁岭”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正在建设以102国道为主干,以规划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60平方公里的17个重点产业园区为基础,连接辽吉两省的沈铁工业走廊,努力打造辽北经济隆起带。我们将按照新兴能源之城、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全面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魅力水城。不久的将来,一座“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山水辉映、和谐共生、利于创业、适宜人居”的环境魅力城市和经济活力城市将崛起在辽北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