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慢步


 

黄山峰会终于完成,按照惯例,第二天安排旅游。

715大巴开始发往黄山,因昨晚与团队一起FB,直至凌晨4点才回酒店睡觉,很快睡倒在在车上。若干天连续的睡眠不足决定了本次登山将会成为艰苦的旅程。

受“莫拉克”影响,当大巴抵达海拔800多米的白云寺索道时,风雨如期而至。更为不走运的是,我们在此等候上山时遭遇了安利的一个350人旅游团,为此等候索道的时间由原来预计的30分钟增加了一个小时,在与这班有着宗教般狂热的队伍拼抢上山的过程中,大量的体力提前遭到消耗。

当我们钻出缆车进入海拔1500左右的始信峰,发现山上的气候更加恶劣,山风夹杂着雨星扑面而来。我不得不将外套给了70高龄而衣服准备不足的市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冬乐老先生,而自己则靠雨衣御寒。

风大、雨打、雾大,整个行程很快失去了乐趣,受雾气影响,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周围5以外的景致,旁边的万丈深渊则隐藏在茫茫的雾气之中,反而让我觉得更加害怕。在草草地欣赏了始信峰的几棵名松之后,队伍开始变得涣散。“老弱病残”开始落后在队伍的后面,我亦在落后者之列。对于很多人而言,原定冲击光明顶的计划已经变得困难起来了,剩余2.5公里的山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后来得知,60%的队员放弃了原定的冲击光明顶的计划,选择了坐缆车返回酒店,其中就包括薛旭教授。薛老师声称20年前曾经是北大110栏记录的保持者,并在来时的路上不断地动员我放弃原来的路线,转而冲击最为险峻的天都峰,被我婉拒。在进入索道之前,他甚至于已成功地拼凑出一支临时冲锋队。结果很快撤退。

因体力储备不够,我采取的攀登策略为放慢速度,坚持不休息,保持体力和信心。在这过程中,我总是会发现不断地有队友超过我,也不断地发现很多在路边休息的队友被我超过。很快我发现身边的队友不断地减少,有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人在攀爬。

在被超越的时候,常有加快脚步与之一较高下的想法,但衡量再三,最终选择了保持自己的节奏和步伐。为了实现最终登顶的目标,同时还为了在完成登顶之后还可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在整个冲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独自攀爬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前面后面均看不见队友,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到达目的地,很容易产生沮丧的心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念、坚持下来。和人生道路一样,很多时候是需要个人独立完成的。

另外,由于很多时候山路的两边都是悬崖或者万丈深渊,万一失足,就可能坠崖,非常危险,此时比较保险和稳妥的办法就是尽量走中间的路、或者远离峭壁那边。要非常谨慎、规避风险。

大约12点的样子,我终于爬上了光明顶,同时发现还是队伍里面比较领先的几个人之一。

分享:

不要轻易因为别人改变自己的节奏、策略,稳健、坚持、保持进步慢慢积累,很可能还是最后的领先者。

独自一人走路时要保持信念,坚持下去,尤其是当觉得目标渺茫时,坚持更加重要。

往前走时,总会有很多风险在左右,需要非常谨慎,通常,走中间路线风险会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