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结束,先回宾馆。
约梁先生在住宿酒店一楼咖啡厅午餐。
点了份台湾牛肉面、一杯冰红茶,桌对面的梁先生要了份公司三文治、一杯冰红茶。
2005年,台湾保险行销集团梁天龙主席通过万杰,邀请参加2006年在成都举行的世界华人保险大会。我谢绝了,理由:多年不参加房地产行业的论坛了,如何参加保险业的商业论坛?“王先生不拒绝什么形式的论坛呢?”“生态环保,社会公益。”“那就请王先生作一次公益讲演吧。”
在2006年的成都大会上,我做了“企业公民责任”为题的讲演,并同四川红十字会、保险大会合作,在大会上募捐,做为雅安藏区农牧点建立医疗站的款项,按预算,一个简易医疗站需要费用RMB一万元。与会代表积极响应,筹集了建立40个医疗站的款项。在2008年ADI新加坡年会上,再次作为讲演嘉宾,播放了特意制作的藏区建立医疗站VCD。在这次年会上,保险大会倡议一项募捐,响应台湾政治人物王建煊发起的大陆贫穷学生助学的“珍珠行动”。
身着深色西装的梁先生始终一付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笑容,给人踏实安全感。
祖籍江苏,出生台湾的梁先生家道贫寒,很小就到工厂做工,19岁进入保险业做业务员,11年之后做保险业的咨询出版。为什么转做保险咨询、出版业呢?梁先生解释:“推销保险单,每天面对拒绝,保险从业人员需要肯定和表扬,需要借鉴成功的典范。这样我就进入了一个需要,但又很陌生的领域。我的梦想就是要创立一个华人圈的保险咨询机构的第一!嘿嘿,那时候有些天真,也不搞市调,做了一批书出来,没有人买。一个选题上抓得不准,二是业务发展方式不对,书进不了书店。结果亏了一大堆,100万资本赔光,还倒欠朋友和银行800多万,刚刚创业一年,房子就被银行查封了。”
对于一位创业者来说,800万 是笔很大的 数字,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也有200万了,如何打翻身仗会有不被外人所道的辛酸吧。
“就是不认输。因为出身贫穷,反而没有顾虑。账面上资不抵债,但打拼了十几年,知道了保险从业人员的需求,看到到了大陆保险业的潜力。受美国美国百万圆桌会议MDRT额启发,梦想建立华人圈的MDRT。这样熬了10年,冥冥之中我觉得就是要为华人保险界做些事情。42岁那年,在大连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这个大会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
MDRT对于世界保险的推动是有贡献的,但它是老外的东西,我们华人有语言的障碍。第二,东西方文化和操作手法有很大差异。举个例子,在美国业务员给你谈保险是从遗嘱开始谈起,如果是中国人,会觉得是在触他霉头,会叫你离开。我们华人有这么多人口,为什么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第一届大会邀请3000多人参加,造成轰动。后来一届比一届好。我学历低,但尊重专业人才,尊重读书人。我的特长就是在保险业上早走了半步,善于整合外界资源罢了……”
2010年的IDA年会确定在重庆,梁先生希望能给其推荐位讲演嘉宾……
热腾腾的牛肉面只剩下少许汤,梁先生因打电话,处理大会的事,一份三文治丝毫未动。梁先生的语调淡定,却平静中显出张力和紧绷的神经。4800人的大会正在进行时,容不得半点疏忽闪失。脑海萦绕想起闽南歌曲“爱拼才能赢”……